1 喬治·史邁利簡史(第3/3頁)

史邁利向斯蒂德-阿斯普雷的秘書安恩·塞康姆小姐求婚了。

戰爭結束了。他們付錢遣散他,他則帶著美麗的新娘去了牛津,好把自己的余生奉獻給令人費解的十七世紀德國文學。然而兩年後,安恩小姐已經身在古巴,而渥太華一名從事編碼工作的俄國年輕人身上暴露出的內幕,使得擁有史邁利這種經驗的人再度變得炙手可熱。

這份工作充滿了新鮮感,面臨的挑戰難以捉摸,在最初的時間裏史邁利樂在其中。但更年輕的血液正源源不絕地輸送進來,也許還順帶著更為新銳的思想。史邁利不再具備晉升資質,他逐漸看清自己從未青春過便已步入中年,他現在已經——以最體貼的方式——被束之高閣。

萬事更變,今非昔比。斯蒂德-阿斯普雷已經離開,從新世界逃到了印度,尋求另一種文明。賈比迪死了。就在1941年,他與年輕的比利時無線電操作員一同在裏爾9登上火車,自此二人再無音訊。費爾丁轉而獻身於對羅蘭10的研究——只有麥斯頓還在。麥斯頓,職業外交家,戰時納入的新成員,部長的情報顧問;“第一個人,”賈比迪曾經說過,“第一個在溫布爾頓11打權力網球的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聯盟,以及美國人采用的孤注一擲措施,改變了史邁利所在組織的整體性質。斯蒂德-阿斯普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他不可能再在莫德林學院的研究室裏邊喝波特酒邊對你下指令了;一小撮領取低薪的高素質人才發揮的業余作用,已讓位給重大政府部門的雷厲風行、官僚主義以及陰謀詭計——說白了,幕後支配的就是麥斯頓,這個衣飾華美、有尊貴白發和銀色領帶並享受爵位的人物;麥斯頓,即便是秘書的生日也能銘記於心,他的禮數在女人堆裏口耳相傳;麥斯頓,一面滿臉歉意地擴張著自己的帝國,一面滿心遺憾地搬進了更為寬大的辦公室;麥斯頓能在亨利鎮舉辦出色的家庭宴會,也能依靠部下的成功上位。

戰爭時期,他們把他這個專業的公務員從正統部門引進,他擅長處理文書,並且能通過臃腫的官僚機器匯聚眾人才智。能夠跟一個知根知底的人打交道,這讓高層很是受用,而且這個人不僅能讓任何顏色簡化為灰白,還能穿行於他熟知脾性的上司當中。在這些方面他確實做得頗為出色。他們喜歡他為自己的交際圈致歉時的羞赧,為屬下的不軌行徑辯護時的偽善,以及應許諾言時的靈活機動。他不願12拋掉作為一名情報員身披鬥篷暗藏匕首的優勢,而是助上瞞天過海,對下耀武揚威。從表面上看,他的職位甚是怪異。他並非特務機構名義上的領導者,而是各位部長的情報顧問,斯蒂德-阿斯普雷老是把他形容為“大太監”。

對史邁利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廊道是燈火通明的,成員是聰慧年輕的。他自覺死板且落伍,一個勁兒地懷想著騎士橋13那邊殘破的連棟房屋,那裏是一切發生的起點。他的相貌似乎能夠反映出一種衰退的跡象,他比以往更為彎腰駝背,更像一只蛤蟆。他眨眼的頻次提高了,而且獲得了“鼴鼠”14的昵稱。不過,他那初出茅廬的秘書對他青眼有加,自始至終把他稱作“我親愛的泰迪熊”。

史邁利現在的年歲已經不適合出國了。麥斯頓說得很清楚:“怎麽都好,我親愛的朋友,十有八九是因為你在打仗那會兒東鉆西跑四處搜尋,所以現在可就蔫了。還是老老實實待在這兒吧,老夥計,也好讓咱自家的火燒著。”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麽喬治·史邁利會在1月4日星期三的半夜兩點,坐在一輛倫敦出租車的後座上前往劍橋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