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11頁)

因為他們想創作……

兩人都不說話了。雖然大廳裏很安靜,但這種沉默還是有點太明顯了。就連服務台裏無聊的服務員也都注意到了武上他們這邊。這種不同尋常的沉默似乎也波及到了他們。

“果真如此,這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武上小聲地說,“建築家”默默地點點頭:“如果這個家夥只是因為創作家的熱情而去演出殺人劇的話,那他根本不會有絲毫的罪惡感。這樣的話,他們也很少失敗,很少絕望。”

武上想,作為案件調查,應該尋找罪犯所犯的錯誤。犯罪是困難的一件事,就算在這個社會上,犯罪也是最困難的工作之一。無論再聰明的罪犯,在犯罪過程中也不可能沒有一點失誤,不可能有完完全全的犯罪。而作為追查罪犯的警察應該把他們所犯的錯誤作為一個一個的路標,變成能打進他們立腳點的釘子,變成輪胎的一個小孔。

但是,罪犯為什麽會犯這種將危及自身的錯誤呢?有的是因受良心譴責而導致方法錯誤。正如“建築家”所言,有的罪犯是因為對自身的罪犯產生了中毒症狀而自取滅亡的,最近越來越多的罪犯並沒有“良心”這個概念,而是憑沖動去犯罪。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罪犯根本沒有道德觀和倫理觀,只是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平常的事情;罪犯本能地理解這和善惡沒有關系,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和平常生活不太一樣。他們反而不會刻意去隱藏自己做事的痕跡,而只是憑感性行動。結果,給追究和常識差異的人留下了許多重要的線索。

但不管怎麽說,目前已經掌握了的罪犯的形象都和“建築家”這次所提出的真正罪犯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因為這個真正的罪犯是以創造和平常不同的舞台為目的。他——大概是個男的吧——最終的目的既不是殺人,也不是關押虐待女性,他是要把這麽大的一件事搬到舞台上,吸引觀眾並讓他們瘋狂。這樣的話,他怎麽會受良心譴責呢?因為從開始就是和平常不一樣的演出,所以,為了讓演出完美無缺,他會重新修改劇本,根據事態的發展及他所選定演員的個性和力量重新設定場景,重新準備台詞。

舞台劇仍在進行當中,不要指望因為什麽原因會不小心出現一些錯誤。這個真正的罪犯和其他罪犯的目的完全不同,警察必須采取和過去完全不同的方法來尋找線索。

武上突然想起了大川公園事件中的垃圾箱來。他曾經和條崎說過,這個罪犯會不會是想把無家可歸的人撿到那只斷臂的情形拍下來呢?

當然,也許他拍了,也許他沒有拍。即使沒有拍,也算不上是個失誤,那只是一場不夠生動的演出。但是,如果已經拍了的話,那就是精心設計的重頭戲,將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是的,對於這位真正的罪犯而言,就算演出落空,或是選錯了演員,或是台詞不夠生動,但觀眾畢竟是在外面,還是不可能找到讓這個舞台劇結束的失誤。只有一個人能讓演出結束,那就是這出戲的導演。

“如果觀眾都離開的話……”“建築家”小聲地說,“導演也只能謝幕回家了,暫時效果很明顯,但當大家都看夠了以後,他會再考慮大家不同的興趣,他也會感到為難的。”

但他不會有絲毫的罪惡感。

“你剛才說全國民眾都是觀眾。”武上說。

“是的,是這樣的。”

“那麽警察和媒體同時也是作為觀眾而出場的了?”

“建築家”並不覺得好笑:“是的,當然是這樣,他們也被搬到了舞台上,他們的行動也在導演的預料之中。不只是警察,只是想看看事態發展的普通觀眾在任何時候參加進去都不會讓人覺得奇怪。這就是舞台劇,觀眾參加型的舞台劇。”

“建築家”看了看武上夾著的那本書:“這本《另一位殺人犯》的作者綱川浩一就是一個典型。他對節目中不合情理的內容非常生氣,他不由得從觀眾席上站了起來。在這一瞬間,他也發揮了作用。又多了一位出場的演員,今後事情的發展一定會有變化的。但是,真正的罪犯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他當然希望有人對高井和明與此案有關提出異議。”

“那麽……”

“你先看看這本書吧。”“建築家”的心情似乎很不錯,“然後再回過頭去想,栗橋和高井死於車禍純屬偶然事件,真正的罪犯也就是導演一定非常驚訝,他決不會想到這兩個人會以這種方式死去。”

“這麽說來,在栗橋和高井死於車禍之前,一定還有另外的情節?”

“那是當然。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得知那是什麽樣的情節,但在已經消失的故事情節裏,高井一定擔任著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