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3/5頁)

來開會的有五六個人,一個個面面相覷,不敢胡亂發表意見。都在琢磨著垃圾箱位置的變動到底意味著什麽?

“我認為,這裏邊肯定有原因。”武上說,“也許,就是罪犯幹的吧。”

有誰笑了起來。

“罪犯幹嘛要挪這個垃圾箱呀?”

“為了拍照嘛。”

“拍照?這個業余攝影師的照片?”

“正是。這個業余攝影師一直陶醉於在大川公園裏攝影。我認為,罪犯肯定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想利用他的照片吧。”

神崎警部皺了皺眉。

“你說說看,是怎麽回事兒?”

“說實話,警部,我們都上當了,都被騙了。”

“被誰騙了?”

“罪犯呀。”武上指著桌子上的照片又說道,“這家夥挪動了垃圾箱,故意想讓攝影師拍照時把垃圾箱也拍進畫面裏。然後,讓在這附近露宿的流浪漢——我想應該是給了點兒錢——去替他扔那個紙口袋。還特意在攝影師開始拍攝的時候去扔,這樣就可以被拍進畫面裏。其實,這時候流浪漢去扔的那個垃圾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垃圾。而實際上,那只右手是在夜裏,罪犯又把垃圾箱搬回原來的地方的時候扔進去的。”

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有的人聽了武上的話忍不住想笑,武上卻一點兒也不在意。繼續說道:

“這是個很狡猾的家夥。也許,他去大川公園偵察過好多次了。利用攝影師的招兒可能就是他觀察到攝影師的活動規律後想出來的。他希望攝影師的照片能夠把垃圾箱和扔東西的人都同時拍攝進去,這樣,只要警方看到照片,就會順著照片上提示的信息,全力偵察那個 看起來是去扔那只右手的人而被引入歧途。”

神崎警部沉默了一會兒,擡起頭來說道:“就算是這樣,罪犯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呢?就算那只右手被扔進垃圾箱的時間不是照片上拍到的時間,我也想不出他這麽做到底是為了什麽?”

“高興唄。”武上說。接著他又分析道:

“罪犯對於我們在事件發生時會怎麽做,如何進行搜查,是相當清楚的。他確信,警方必定會找到那個業余攝影師。也就是說,他在偷偷地設想著警方的行動,包括我們現在的動向在內。”

在場的刑警們都露出半信半疑的表情。

神崎警部說道:“好吧,權當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我們再找那個業余攝影師問問看,興許能問出點兒什麽呢。如果真的像武上說的那樣,這個罪犯肯定早就知道這個業余攝影師的存在,並且還應該很了解攝影師的行動規律。也許還與攝影師直接接觸過呢。”

於是,神崎警部宣布散會。大家都走了,只有武上一個人沒走。神崎警部朝武上看了看,隔著桌子在他對面坐下。說道:

“你還有什麽話想說吧?”

武上坐著,用手抹了抹臉,說道:

“實在對不起,我知道由我們档案科提出搜查意見是不合規矩的。”

神崎警部苦笑著說:“別這麽說,這麽說就太見外了。不過,看你這麽生氣的樣子倒很少見哪。你是不是見過有馬義男了?”

“是啊。我跟他談過了。”

“難怪你會這麽沖動,那個老人真是怪可憐的。”

照神崎警部的話說,武上的心是被有馬義男的遭遇深深地觸動了,是在為老人的遭遇而憤慨。其實,令武上憤慨的還不止這些。

“這次照片的事兒是由我引起的——我們档案科分析照片出了岔兒。我被罪犯給耍了。”武上說,“我們一看到照片就特別興奮,忙著分析。還慶幸有可能偶然得到了拋屍瞬間的照片了呢……”

“咳,過去也有過這種偶然的事情啊。” 神崎警部停了一下,接著又說道,“不是也有過靠偶然的目擊者或者偶然的遺留物,還有偶然的事件什麽的使搜查取得進展甚至抓到罪犯的嗎?所以說,這也不能怪你們啊。”

對於罪犯來說,“偶然”常常是致命的。相當細致嚴密的犯罪計劃會因某個偶然的小事兒被打亂。例如忽略了什麽細節,當天下了雨,或者是沒有馬上叫到出租車,罪犯往往因為這樣的小事兒慌了手腳,留下了犯罪的痕跡。這些痕跡卻是警方破案的絕好依據。

到現在為止,這次事件的過程也是這樣一個模式。先是“偶然”發現了事件前一天的照片,而且罪犯本人在犯罪地點被拍攝下來,這種連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不是在描寫犯罪的小說和電影裏,而是出現在真實的事件中……

不過,現在武上的思維已經從這個模式中擺脫出來了。根據他的推測,這次事件的罪犯,不但對於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偶然”很有研究,而且,他對於警方首先從可疑的人或事入手進行調查的工作規律也了解得相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