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灰燼之河 36(第3/4頁)

基啞拉爬上駕駛座,啟動了引擎。奧代德合上了側拉門,又伸掌拍了拍玻璃。基婭拉掛上大眾車的一擋,向高速公路開去。其余人等爬上歐寶車,跟在她後面。

五分鐘後,邊境的燈光如烽火般出現在地平線上。隨著基婭拉漸漸接近,一列車隊出現在她眼前,大約有六輛車,像等紅綠燈一般等待著。能看得見的邊防警有兩名。他們拿著手電,檢查著護照,透過窗戶察看著車內。她回頭瞥了一眼。隔艙的門緊閉。拉德克沒有動靜。

她前面的車通過了檢查,開進了捷克境內。邊防警招手示意。她開了過去,搖下車窗,面帶微笑。

“請出示護照。”

她遞了過去。此時第二名警官已經轉悠到了副駕駛的一側。她能看見他手電的光在車內各處閃動著。

“有什麽不對嗎?”

邊防警低頭盯著她的照片,沒答話。

“你什麽時候進入奧地利的?”

“今天,早一些的時候。”

“從哪裏入境的?”

“從意大利,塔爾維西奧。”

他花了些時間對比了她本人和護照上的照片。接著他拉開了前車門,示意她下車。

烏茲·納沃特在歐寶車的副駕駛位置上看清了前面的一幕。他看了看奧代德,只聽他低聲咒罵著。接著納沃特用手機撥通了慕尼黑的保密公寓。鈴聲一響沙姆龍立即接了起來。

“我們出問題了。”納沃特說道。

他命令她站在貨車前,用手電照她的臉。透過耀眼的光,她看見第二名邊防警拉開了大眾車的側門。她強迫自己直視著問訊他的警官。她努力不去想貼在後腰上的伯萊塔,也不想等在對面米庫洛夫鎮上的加百列,不想在歐寶車內無助觀望的納沃特、奧代德、澤爾曼。

“今晚你要去哪裏?”

“布拉格。”她說。

“去布拉格做什麽?”

她瞪了他一眼——不關你的事。接著她說:“我要去看我男朋友。”

“男朋友,”他重復了一句,“你男朋友在布拉格做什麽?”

“他是教意大利語的。”加百列是這麽教的。

她照此答了話。

“他在哪裏教書?”

“在布拉格語言學院。”加百列是這麽教的。

她再一次按照指示答了話。

“他在布拉格語言學院任教多久了?”

“三年。”

“你經常去看他嗎?”

“每月一次,有時候兩次。”

第二名警官已經爬進了貨車。拉德克的形象閃入她的腦海——閉著眼,氧氣罩蓋著臉。別醒過來,她心想,別搗亂,別出聲,作了一輩子惡,拜托這回做件好事。

“你何時進入奧地利的?”

“我告訴過你了。”

“請再說一遍。”

“今天,早些時候。”

“幾點?”

“我記不得幾點了。”

“早晨?還是下午?”

“下午。”

“剛過午後,還是接近傍晚?”

“剛過午後。”

“所以那會兒天還很亮?”

她猶豫著。他催問:“是不是?還很亮?”

她點點頭。從車裏傳來隔艙門打開的聲音。她強迫自己直視著問話的警官。他的臉在強光下模糊成了一團,漸漸地這張臉變成了埃瑞克·拉德克——不是躺在車後那個窩囊廢的版本,而是1945年驅趕著艾琳·弗蘭克爾走上比克瑙死亡之旅的拉德克。他正把她帶進一片波蘭的樹林裏,最後一次折磨著她。

“快說吧,猶太人!你被轉移去了東線,你有足夠的食物,吃得飽,醫療衛生都很好。毒氣室和火葬場是布爾什維克和猶太人的宣傳。”

我也可以像你一樣堅強,艾琳。她心裏想著。我要挺過去,為了你。

“你在奧地利的什麽地方停留過嗎?”

“沒有。”

“你沒抽空去維也納?”

“維也納我去過了,”她說,“我不喜歡。”

他又看著她的臉,審視了一番。

“你是意大利人,是吧?”

“你不是拿著我的護照嗎?”

“我不是在核對你的護照。我問的,是你的民族、你的血統。你是意大利人後裔嗎?或是移民,比如,中東移民,或是北非移民?”

“我是意大利人。”她向他確認道。

第二名警官從大眾車裏爬出來,搖搖頭。問訊者將護照遞還給她。“抱歉耽誤您時間了,”他說,“旅途愉快。”

基婭拉爬上大眾車的駕駛座,掛上擋,開過了邊境線。淚水流下來,如釋重負的淚,氣憤的淚。道路模糊了,前面車輛的尾燈變成了兩行紅線。淚還在不斷地流。

“為了你,艾琳,”她大聲說道,“這都是為你做的。”

米庫洛夫火車站坐落在老城鎮的下端,就在山坡和平原接壤的地方。喀爾巴阡山脈裏噴湧出來的風,幾乎從不間斷地蹂躪著它僅有的一座月台。車站還配有一座碎石遍布的破敗停車場,一到雨天它就會變成池塘。售票處附近有一座畫滿塗鴉的公共汽車棚,就在那裏,在背風處,加百列等待著,雙手插在防水布夾克的口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