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名堂 14(第2/3頁)

裏弗林存有一份繆勒給馬丁·路德的回信。他將它攤在桌上,調整好了角度,讓加百列看清楚,又伸手指出了最相關的段落:

送至外國事務辦公室的匿名信,顯然涉及猶太人解決方案的問題:該信已由你於1942年2月6日呈遞我處。我已即刻轉呈,期待獲得妥善的處理。處理結果將很快產生3凡有伐木的地方,難免散落木屑,難以避免。

裏弗林指著備忘錄左上角的引言編號:IV B4 43/42 gRs[1005]。“幾乎可以肯定。阿道夫·艾希曼收到了繆勒給馬丁·路德回信的副本。你看,在地址欄裏,有艾希曼在保安總局所屬部門的名字。號碼43/42,代表的是日期,1942年的第43天,也就是2月28日[1]。縮寫‘gRs’代表帝國頂級機密。還有這兒,在方括號裏,這四個數字就是絕密行動的代號:1005。”

裏弗林將備忘錄放回了卷宗。

“繆勒給馬丁·路德回信後不久,埃瑞克·拉德克離開了他在烏克蘭的崗位,轉調回了柏林的帝國安全局中央機關。他被分配到艾希曼的部門,開始了一段緊張的研究和籌劃工作。你想啊,要想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屠殺藏匿起來,可不是件小事情。同年六月,他回到東線,在繆勒的直接指揮下,開始工作了。”

拉德克在波蘭城市洛茲,位於切爾姆諾滅絕營東南約五十英裏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1005號特遣隊總部。確切的地址屬於“帝國保密文件”,只有黨衛軍高層的幾個人知道。所有的通訊聯絡都要通過艾希曼在柏林的機構。

拉德克決定采用火化來處理屍體。火燒屍體的辦法以前也嘗試過,不過都是通過火焰噴射器來完成的,效果並不理想。拉德克將他的工程學素養派上了用場,他采取了一種空氣動力柴堆法,一次可以火化兩千具屍體。他把二十三至二十七英尺長的粗木料在汽油裏浸泡過,然後再放在水泥座上,屍體擺在木柴之間——一層屍體,一層木柴,一層屍體,一層木柴……汽油浸泡過的引火物安置在最下層。點火焚燒後,碳化的骨頭由重型機器壓碎,然後拋棄。

這種肮臟的活計就由猶太奴隸勞工來完成。拉德克將猶太人組成三隊,一隊扒開萬人坑,第二隊將屍體擡上柴堆,第三隊將骨灰過篩,留下骨頭和有價值的東西。每次行動結束後,該地都會被鏟平,重新綠化,毀去形跡。接下來,奴隸勞工也會遭到殺害,然後毀屍拋屍。1005號行動的秘密就這樣被埋藏起來。

切爾姆諾的工作完成後,拉德克和他的1005號特遣隊又趕往奧斯威辛,去清理那裏的萬人坑了。到1942年夏末,貝爾森、索比堡、特雷布林卡集中營出現了嚴重的汙染和健康問題。營地附近的水井,是用來向守營兵士和附近的國防軍提供飲用水的,現在被巨大的墳墓汙染了。有些地方,單薄的表層土裂開,惡臭在空氣中彌散。在特雷布林卡,黨衛軍和烏克蘭的劊子手甚至連屍體都懶得全數掩埋。營地長官弗朗茲·斯坦格爾到任的那一天,他從二十英裏以外就能聞見特雷布林卡的惡臭。從營區到路邊,屍體隨處拋棄。在火車站台上,也有成堆腐爛的屍身迎接他。斯坦格爾抱怨說他沒法在特雷布林卡工作,除非有人把這爛攤子收拾幹凈。於是拉德克下令清理埋屍坑,然後焚燒。

1943年春,紅軍的推進迫使拉德克將注意力從波蘭的滅絕營轉移到了被蘇聯占領的東方屠殺場地。很快,他再次回到了烏克蘭。拉德克知道屍體埋在哪裏,而且很確切。因為兩年前,他就協調組織過特別屠殺行動隊。到了同年夏末,1005號特遣隊從烏克蘭調到了白俄羅斯,到了九月份,它活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在那裏,整個猶太社會已經遭到了滅頂之災。

裏弗林合上了卷宗,厭惡地把它推開了。

“我們永遠也沒法知道拉德克和他的手下究竟處理過多少屍體。罪惡滔天,要想完全藏匿是萬萬不可能的。不過,1005特遣隊居然成功地抹去了許多證據,而且使人沒辦法在戰後估算出確切的死亡數字。拉德克的活兒做得太徹底了,有時候,波蘭和蘇聯派出的大屠殺調查專員根本找不到萬人坑的痕跡。在巴比亞峽谷,拉德克的清理做得太絕了,戰後,蘇聯政府居然順便把它建成了一座公園。如今很不幸,由於缺乏實體遺骸,一些瘋狂的極端主義者甚至因此就大膽宣布,大屠殺根本沒發生過。拉德克的行徑至今是我們的夢魘。”

加百列想到了人名堂裏的那一頁頁見證錄。數百萬冤魂,他們的墓碑僅僅是這些紙片。

“麥克斯·克萊恩發誓說,他在1942年初夏的奧斯威辛見過路德維格·沃格爾,”加百列道,“根據你所說的這些,這就完全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