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名堂 12(第2/3頁)

“這兩粧案子我們都沒法確認是他做的。”

“誠然,不過各種事實都指向這種可能。我們也許沒辦法在法庭上指證,不過這則故事足可以讓報紙熱銷了。”

“你是建議要把消息放出去?”

“咱們為何不能在沃格爾屁股底下放把火,看他如何反應?”

“壞主意,”加百列說,“還記得瓦爾德海姆和他的納粹老底兒被揭露的事情吧?出了這種事,大家會視之為外部勢力的煽動,是幹涉奧地利內政。一般的奧地利人一遇到這種事就會一致對外,奧地利當局也是如此。那次事件還讓反猶太主義的氣焰更囂張了。阿裏,泄露消息是個很糟的主意。”

“那你建議怎麽做?”

“麥克斯·克萊恩認定路德維格·沃格爾是個黨衛軍,還曾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裏的魔頭。根據國家档案館的資料,路德維格·沃格爾當時太年輕了,不可能是那個魔頭——他當時是國防軍,而不是黨衛軍。不過為了留下討論的空間,不妨假設麥克斯·克萊恩的記憶也沒有錯。”

“那就意味著,路德維格·沃格爾其實另有其人。”

“正是。”加百列說,“所以咱們要查清楚他到底是誰。”

“你打算怎麽做呢?”

“我還不確定,”加百列說,“不過有那個信封裏的東西在,只要善加利用,有可能挖出些有價值的線索。”

沙姆龍深思地點點頭:“大屠殺紀念館有個人,你應該見見的。他可以幫到你。明天一早我就給你安排見面。”

“還有一件事情,阿裏。咱們得把伊萊從維也納弄出來。”

“完全跟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沙姆龍從座機上拿起話筒,按下了快撥鍵,“喂,我是沙姆龍。我要和總理說話。”

大屠殺紀念館。它坐落在耶路撒冷西部的赫策爾山上,是以色列官方為紀念那場浩劫而建的紀念館,祭奠著六百萬罹難者的亡靈。它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屠殺研究中心和档案庫。它的圖書館藏書超過十萬卷,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屠殺文獻庫。在档案館裏,收藏著五千八百萬頁原始文档。這其中包括數千人的個人見證錄,有本人的親筆,他人的筆錄,錄音或錄像,來自以色列和全球各地的浩劫幸存者。

摩西·裏弗林正在等他。他是位圓墩墩的胖學者,留著大胡子,說布魯克林口音的希伯來語。他的專業研究領域不著眼於浩劫的幸存者,而是著眼於它的施暴者——那些為納粹屠殺機器效力的德國人,和數以千計的非德國幫兇,這些人曾經自願而熱烈地投身於毀滅歐洲猶太人的運動。他還受雇於美國司法部的特別調查司,擔任顧問的職務,負責編集整理證據,指證納粹戰犯,在以色列搜尋幸存的目擊證人。裏弗林如果不是在大屠殺紀念館裏查找档案,就是在親身探訪幸存者,尋求他們的記憶片段。

裏弗林帶著加百列進入档案館,來到主閱覽室。這個地方擁擠得令人驚訝,室內采光很好,一座座直達天花板的落地窗,俯瞰著西耶路撒冷的山丘。有一對學者正弓著身子坐在敞開的書本前。還有一人呆呆地盯著縮微膠片閱讀器。加百列建議找個更私密的地方,於是裏弗林帶他來到旁邊的一間小屋裏,又關上了厚厚的玻璃門。加百列說的故事略去了保密的部分,卻又足夠詳盡,沒有遺漏任何重要的內容。他向裏弗林展示了他在奧地利收集的所有材料:國家档案館的文件、照片、手表,還有那枚戒指。加百列展示了戒指內圈的鐫字,裏弗林認真地讀著文字,仔細查看。

“不得了啊。”他輕嘆道。

“什麽意思?”

“我必須到档案庫裏搜集些資料,”裏弗林站了起來,“需要花些時間。”

“要多久?”

档案管理員聳聳肩:“一個小時吧,也許更快些。你以前來過紀念館嗎?”

“上一次來的時候我還是個學生。”

“去走走吧。”裏弗林拍拍加百列的肩,“一個小時後回來。”

加百列沿著松蔭夾道的甬路走著,一路順階而下,來到了昏暗中的兒童紀念碑。五支蠟燭被一面面鏡子復制得無法計數,構成了一條群星爍爍的銀河,揚聲器播出的錄音念唱著每一位死者的名字。

他從星光裏走出來,重新走進璀璨的陽光,接著又走進了“紀念堂”。他一動不動地站在長明火面前。在閃爍的火光中,在黑色的玄武巖上,鐫刻著歷史上最醜惡的名字:特雷布林卡、索比堡、馬伊達內克、貝爾森、切爾姆諾、奧斯威辛……

在人名堂裏,沒有火光,沒有塑像,唯有浩瀚無盡的文件夾,其中是一頁頁見證實錄,每一頁都是一個犧牲者的故事:姓名、出生地、父母的姓名、居住地、職業、死難地。有位名叫碩莎娜的女士檢索了數據庫,找到了加百列的外祖父母:維克多·弗蘭克爾和薩拉·弗蘭克爾。她打印出來,面色傷感地交給加百列。在每一頁的頁底,都標有信息的提供者:艾琳·艾隆——加百列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