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丹斯的手機響了起來。她看了一眼來電顯示。

“TJ,正要跟你通電話。”

“監控攝像頭從來沒讓我碰上好運,但這次讓我發現了爪哇咖啡屋有藍山牙買加咖啡賣。用原來一半的錢可以買3磅,當然還是要花上差不多50美元。不過那咖啡絕對是極品。”

她對他的挑唆並沒有作出反應。他覺察到了,“怎麽了,頭兒?”

“計劃有變化,TJ。”她把特拉維斯·布裏格姆、法醫比對還有那一打被偷的花束的情況告訴了他。

“他逃跑了,頭兒?他還在打算找更多的人下手?”

“是的,我要你去一趟百吉面包店,跟他的朋友談一談,只要是認識他的人都行,搞清楚他會去哪裏,他有可能跟誰在一起,喜歡去哪些地方。”

“是,我馬上去辦。”

丹斯接著又跟雷·卡拉尼奧打了電話,他運氣不好,沒有在塔米·福斯特被綁架的停車場找到目擊者。她也簡單地向他通報了情況,告訴他去電子遊戲廳,查一下那男孩有可能去的地方的線索。

丹斯掛上電話,又靠到椅背上。一種無助的焦慮感湧上她的心頭。她需要目擊證人,要去走訪他們。這是她與生俱來的本事,她喜歡這樣做,也擅長這樣做。而現在這起案子陷在證據和推測泥沼中進展遲緩。

她看了一眼打印出來的“奇爾頓報道”。

“我認為我們最好跟潛在的受害人聯系,讓他們小心。人們還在像‘我的空間’、‘臉譜網’和‘我們的世界’這樣的社交網站上攻擊他嗎?”她問博林。

“這些網站影響不大;因為它們是國際網站。‘奇爾頓報道’是本地網站,在這裏90%的攻擊性帖子是針對特拉維斯的。我告訴你有一件事情可能會幫上忙:找到這些貼帖子的人在互聯網上的地址。要是能找到的話,我們可以跟服務供應商聯系,找到他們的住宅地址。這會省很多時間。”

“怎樣找呢?”

“必須從奇爾頓本人或他的網管那裏找。”

“喬恩,如果他拒絕的話,你知道有什麽辦法能說服他跟我們合作嗎?什麽方法都行。”

“我知道他的博客,”博林回答說,“但對他本人不太了解,除了在‘報道’上的那份自傳外。不過我喜歡做一些打探工作。”他的眼睛閃了一下,跟她先前見過的一樣。他又轉回到電腦上去了。

到處都是不解之謎……

正當教授在聚精會神做功課時,丹斯接到奧尼爾打來的電話。一個犯罪現場工作小組搜查了百吉面包店後面的巷子,在從車印判斷是特拉維斯放自行車的地方發現了沙土痕跡;這些痕跡同塔米的汽車留在沙灘上的沙土相吻合。他又補充說蒙特雷縣警察局的一支小組搜查了這個地區,但沒有人看見過他。

奧尼爾告訴她,他從公路巡警隊又找來6個警員參加搜捕。他們正從沃森維爾趕來。

他們掛了電話。丹斯又癱坐在椅子上。

過了幾分鐘,博林說,他從博客上面,還有經過對其他地方的搜尋,找到了奇爾頓的一些背景資料。他又調出主頁,上面有奇爾頓自己寫的簡歷。

Http://www.thechiltonreport.com

丹斯往下翻,開始瀏覽博林提供的博客內容:“詹姆斯·戴維·奇爾頓,43歲,與帕特裏婭·布裏斯班結婚,育有兩個男孩,一個10歲一個12歲。住在卡梅爾,但在霍利斯特也有房產,看起來像是一座度假用的房子,在聖何塞還有一處出租房產,是嶽父死後他繼承下來的。現在我所發現的關於奇爾頓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他總是有一些古怪的習慣。他還用筆寫信。”

“寫信?”

“給編輯寫信、給國會議員寫信,寫得像是專欄稿一樣。他開始用的是傳統郵件——在互聯網真正興盛起來之前——然後用的是電子郵件。他寫了數千封信。有誇誇其談、有批評、有稱贊、有表揚還有政治述評,能有的都有。報道引述他的話,說他最喜歡的書中有一本《赫索格》,是索爾·貝婁寫的小說,講的是一個陷入寫信不能自拔的人。一般來講,奇爾頓所寫信的內容都是關於主張道德價值觀、揭露腐敗,贊揚行善的政客和抨擊作惡的政客——他現在在博客裏也是這樣做的。我在網上找到了許多這樣的信件。他似乎找到了博客界的秘訣。他大約是在5年前開始建立‘奇爾頓報道’網站的。眼下在我繼續講之前,稍微了解一下博客的歷史應該會有些幫助。”

“當然好了。”

“這個詞來自‘網絡日志’,是一位名叫約恩·巴傑的電腦專家在1997年造出來的一個詞。他當時在網上把關於旅行的日記記述下來,在網上閱讀。如今人們在網上記錄他們的思想已有好多年了,但是讓博客非常特別的地方是鏈接。這是博客的關鍵所在。你讀個東西,會在文本中遇到有下畫線或粗體的參見條目,點擊它會把你帶到另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