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紅茶與固執(第4/7頁)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死這個字看似簡單,牽涉的問題卻很復雜多變,不是在這樣的茶會上三言兩語就能說盡的。因此,首先我想針對最近引起話題的事發表一下個人的想法。”

“……你是指死人復活嗎?”史邁利的觀察十分敏銳。

“是的。這得從很久以前說起。中世紀末流行著一句話,叫了‘memento mori’……”

“memento mori?”葛林反問。

“是的。memento mori是拉丁話的宗教用語,意思是‘不要忘記你將會死亡’,以前人們會把這句話刻在象牙制的骷髏頭上,再擺在餐桌上,借以提醒人要隨時記得死亡。”

“那句話也是我們墓園的標語之一。”史邁利一邊說,一邊把邊桌上的某個東西遞給葛林。“這是微笑墓園二十周年時特別訂做的紀念品。家裏的人每人都有一個。”

那是一只大理石的文鎮,形狀是古老的六角形棺材,蓋子上刻著墓園的代表圖騰:微笑的嘴唇,將它翻過來看,背面確實有“memento mori”的字樣。葛林一邊端詳著文鎮,一邊說道:

“這就像日本人說的‘世事無常’吧?”

哈斯博士高興地揚起了眉毛。

“嗯,沒錯。龐克族裏很少有你這麽博學多聞的。至於這句話為什麽會流行起來呢?因為當時死亡在歐洲四處蔓延。胡伊辛格所謂的‘中世紀之秋’——十三世紀中葉,黑死病大流行,使歐洲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不僅如此,農業進入了低成長期,貴族文化也一蹶不振,十五、十六世紀更是戰爭頻繁。總而言之,歐洲人時時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象征當時人們心理的東西有很多留了下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死之變容’像(transi)。葛林,你有沒有看到裝飾在殯儀館的靈安室——‘黃金寢宮’裏那座仿制的雕像啊?”

葛林還沒有去過那邊,所以搖了搖頭。

“那是模仿當時法國國王佛朗索瓦一世的墳墓制成的。倒臥在地的屍體上爬滿了蚯蚓和蟾蜍,看起來非常恐怖。它所表達的是屍體逐漸腐爛的過程,因此才會被稱為‘死之變容’吧!”

“蚯蚓……蟾蜍……腐爛的屍體……”赤夏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哇!幹嘛搞得那麽惡心……”

“所以啊,我剛才不是說了嗎?當時的人們做出那種可怕的雕像,是為了宣揚‘memento mori’的思想。在這行為的背後,當然有著對死亡泛濫現象的不安,但除此之外,對肉體的反省——也就是因偏重感官、縱情逸樂而生的罪惡感,肯定也在其中……是的,這裏面有虔敬的信仰、有大徹大悟,也有執著不舍——事實上,所有對死亡的想法部呈現在那惡心的雕像上了。”

哈斯博士至此停頓片刻,啜飲起紅茶。看著他喝紅茶的樣子,葛林突然想到很荒謬的事。他們這群人曬著溫暖的陽光,一邊喝茶,一邊聊屍體腐爛的事。

——這不就是“瘋狂茶會”(注:【20】這是《愛麗絲夢遊仙境》裏的一個場景,也是書中的一個章節(A Mad Tea-Party)。)裏的情景嗎?

“即使到了現代,我們所面對的死亡洪流其實並不亞於中世紀,我是這麽認為的。電視上每天都大量播放各種死亡的信息——世界的哪裏又發生戰爭啦、飛機或火車的事故啦、謀殺、環境破壞、絕症、饑餓……甚至有人預言二十世紀是文明的盡頭,人類即將毀滅。也許我們現在面臨的不是中世紀的秋天,而是二十世紀的秋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和中世紀的人們一樣已經作好心理準備,隨時把‘memento mori’這句話放在心中呢?這才是我所擔心的。”

“怎麽說呢?”史邁利興致盎然地問道。

“我再說一遍好了,透過電視這個通了電的小盒子,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人都大量且頻繁地接觸死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麽一來,死越來越抽象化了。人們讓‘死’躲在電視這個潘多拉的盒子後面,慘不忍睹的屍體跟唇紅齒白的美女代言的洗衣精都成了商品,可以擺在同一個畫面裏。”

“這是觀眾敏感度的問題吧?”葛林反駁道。

“果然是電視世代會講的話。或許真是那樣,不過,你所說的敏感度本身就是個問題。電視流出的死亡信息——你聽好了,是每一天哦!每天看到被抽象化與一大堆消費信息摻和在一起的死亡,反而讓敏感的人失去了抵抗力。也就是說,他們已經逐漸麻痹。於是現代人可以每天看著死亡,卻不會想起死這件事。”

“所以說,死人復活的事件是……”

“沒錯,那就是現代的‘死之變容’現象,我是這麽認為的。復活的死者在活人面前展現屍體逐漸腐爛的樣子,目的是在告訴我們這些過度相信文明、縱情聲色的活人,只不過是暫時得到緩刑的死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