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3/14頁)

  只有大將軍廉頗慨然道:“大王不必憂慮,若是秦國有何陰謀,本將願為主帥,抗拒秦軍。”

  趙惠文王聞言卻並無喜色,意態懨懨地退朝後,只捧著和氏璧坐在路寢殿中發呆。這位靠母親得寵意外登上王位的國君,得到天下至寶後才兩個月,歡天喜地即被濃密的愁思所替代。他陡然想起另一位國君來——不過並不是被他親手逼死的父親趙武靈王,而是那位客死在秦國的楚懷王。

  楚懷王熊槐自登上王位後,便大肆任用親信,排斥異己,屈平等忠臣反而遭到放逐,致使國事日非。秦國相國張儀與楚國有仇,謊稱秦國願意割讓六百裏土地,換取楚國與齊國絕交。楚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到六裏地。楚懷王惱怒下發兵進攻秦國,三戰皆敗,楚國徹底走上沒落的道路。楚懷王被迫送太子橫到秦國為人質,又娶秦國公主為夫人,才換來秦國退兵。

  公元前299年,即趙惠文王初登王位的這一年,秦國宣太後江羋執政,以兒子秦昭襄王的名義邀請楚懷王到武關①會面訂盟。楚懷王不聽大夫屈平的勸告,來到武關,結果等在那裏的並不是秦昭襄王,而是秦國重兵。楚懷王被挾持到鹹陽,被押送到章台朝見秦昭襄王和宣太後。宣太後對待這位異母兄長如屬國臣子,不行平等禮儀,並要挾他割讓楚國兩郡土地。楚懷王怒不可遏,斷然拒絕。宣太後便將他拘留在秦國,不斷侮辱取樂。楚懷王被扣留後,楚人立太子橫為王,是為楚頃襄王。

  ①武關:今陜西省商洛市境內。章台:舊址在今陜西舊城西南角。

  被拘禁兩年後,楚懷王終於想方設法逃離了鹹陽。秦人發現後,派重兵封鎖所有通往楚地的要道。楚懷王不得已,只得逃來趙國。當時趙武靈王尚在世,正在代地巡遊,趙國國政由趙惠文王主持。趙惠文王與大臣商議,最終還是畏懼秦國,沒有敢接納楚懷王。楚懷王憤恨不已,又改逃去魏國,卻被秦兵追上,抓回秦國。楚懷王受盡羞辱折磨,回到鹹陽後不久就病死了,最終還是死在了他所痛恨的妹妹江羋手中。他的兒子楚頃襄王不但不顧國恥父仇,而且同樣娶了秦國公主為王後,並將太子完送到秦國做人質,可謂對強秦已到了畏其如虎的地步。

  當初趙國君臣商議要不要接納楚懷王時,趙惠文王年紀還小,朝政均由相國李兌決議,而且那件事並非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似乎已經變得非常遙遠,早已經成為了歷史的塵埃。但此時此刻不知道為什麽,趙惠文王忽然又重新想起那位可憐的落難楚國國君來,他甚至能深深體會到楚懷王的絕望與無奈——明知道秦國相邀很可能是騙局,卻不敢不去。他也知道秦國所謂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的建議是騙局,但卻不敢不雙手奉上和氏璧呀。

  侍奉在一旁的繆賢小心翼翼地問道:“大王是在為秦國派使者來,要用城換璧一事發愁吧?”趙惠文王嘆了口氣,道:“寡人雖有廉頗將軍這樣的猛將,畢竟秦國強大,如果不答應秦國的條件,就會得罪秦國,秦國若是借機興兵,趙國就有大麻煩了。”

  難怪趙王如此犯愁,秦國確有銳不可當之勢,風頭正勁——原先的秦國只是關中之國,而今秦將司馬錯攻滅了巴、蜀,二國土地戶口盡為秦國所有,並從此對楚國形成居高臨下之勢,令楚國惶惶不可終日;韓國難敵秦國,主動割讓武遂二百裏之地;魏國在秦國的不斷進攻下,先後獻河東、安邑、河內①之地。關中之國沖出了函谷關,中原局面頓時為之一變。各諸侯國生怕自身成為秦國的下一個目標,爭相討好秦國,派使者向秦王表示祝賀。趙惠文王也派了使者,到鹹陽後都得不到通稟,更不要說見到秦昭襄王本人了,最終無功而返。這件事之後,趙惠文王一直很憂慮,認為這是秦將要攻趙的征兆。

  ①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河東:今山西北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河內:今河南西部黃河之北。

  繆賢道:“既然如此,大王何不答應秦國的條件,派人將和氏璧送去秦國?”趙惠文王道:“寡人就怕將和氏璧給了秦國後,秦國失信,不肯交付十五座城池。”

  繆賢道:“臣有一計,大王可選派一名有勇有謀的使者,命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若是得到十五座城池,就把和氏璧給秦國,否則就帶璧回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