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2/14頁)

  藺相如道:“原來令君懷疑當晚是主父竊取了和氏璧,這根本不可能。”

  趙奢本來對趙武靈王盜璧頗感痛心,忽聽到藺相如否認其事,忙問道:“先生何以能肯定?”藺相如道:“主父當時是在楚國做客,權勢遠遠不及楚國公主江羋和宮正孟說,這兩個人都未能得到和氏璧,更不要說主父了。這其中一定另有緣由,主父得到和氏璧,一定是在離開楚國之後。”

  趙奢大喜過望,道:“不錯,不錯。”歪著頭想了想,道:“有個人應該會知道。”

  邀請藺相如上了自己的車子,一道來到城西南的冶鐵作坊,尋到趙國最大的冶鐵作坊主卓然,詢問當年趙武靈王一行離開楚國後所發生之事。

  卓然已年過七旬,須發全白,卻是滿面紅光,聲音洪亮,頗有鐵匠的氣度。他還記得趙奢是趙武靈王身邊的心腹侍衛,見對方突然來詢問當年趙武靈王楚國之行,雖然詫異,還是如實答道:“當年楚國丟失了和氏璧,我們都被軟禁在驛館之內。直到一個多月後,楚威王病死,太子槐即位為新楚王,才將我們放了出來。新楚王倒沒有多為難我們,還將刑徒梁艾捆縛起來,交給主父帶回趙國。主父對此自然很感激,與新楚王約定要互通友好。”

  趙奢道:“那你們離開楚國後,有沒有發生什麽特別的事?”

  卓然道:“特別的事?嗯,主父先是送桃姬,就是前王後回去韓國,路過魏國時,我們遇見過一名受傷的墨者,倒在路邊,奄奄一息。主父命人上前救助,那人卻敵意極盛,橫刀相向。後來主父表明了趙國太子的身份,那人才道:‘救我可以,但我有話要先對趙太子一個人說。’主父也當真膽大,命我們退下,他獨自上前,蹲在那墨者的身邊,聽他說了一番話。大概主父答應了他,他才從身子底下取出一個包袱,交給了主父。”

  趙奢道:“那墨者呢?”卓然道:“在魏國境內就死了。”

  趙奢道:“你可知道包袱裏面裝的是什麽?”卓然搖了搖頭,道:“只有主父一個人看過,他沒說裏面有什麽,我們也不敢多問。後來回來趙國,大夥兒也就忘了這事。”

  趙奢便道了謝,出來道:“一定是那墨者將和氏璧交給主父的,他要主父答應他保密,主父也當真做到了,一直秘密將它收藏在沙丘宮中,從沒有對人提過。但後來發生沙丘宮變,李兌害死主父後,搜出了和氏璧。他本來就是楚國人,以他的眼光,應當認出那就是楚國國器和氏璧,利欲熏心之下,當即據為己有。藺先生,我的推測對不對?”藺相如點了點頭,道:“當是如此。”

  雖然終於弄清楚了事情的究竟,趙奢還是不由得感慨萬分:讖語有雲,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主父被困在沙丘宮時,撫摸著這塊世間罕有的玉璧,又是怎樣惆悵的心情?

  藺相如心中亦是愈發沉重起來:自從和氏璧在楚國離奇丟失後,碰過它的人似乎都沒有好下場——墨者暴斃魏國,主父餓死鹿台,李兌慘死家中。這塊舉世聞名的玉璧到底是祥兆,還是詛咒?得到它,當真就能得到天下麽?沒有了趙武靈王的趙國,還能與天下諸侯一爭高下麽?

  03

  回來繆府時,繆賢正在堂中徘徊,一見藺相如便道:“先生可算回來了。”招手叫過婢女,道:“這是一套新衣裳,明日上殿穿的,先生試一試,看看合不合身。”

  藺相如道:“上殿?”繆賢道:“我向大王舉薦了先生,由你擔任使者,出使秦國。”

  原來今日有秦國使者來到邯鄲,稱秦昭襄王聽聞趙王得到和氏璧,十分仰慕,願意用酉陽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議,大臣們面面相覷。

  有人道:“這一定是秦國的詭計,就跟當年張儀巧言詐楚一樣。”也有人道:“而今秦國雖有秦王,實際上卻是宣太後一黨掌權,宣太後、相國魏冉、將軍白起、向壽等實權人物都是楚國人,秦王興許是真的想用城換得和氏璧,用楚國舊物來討好太後。”

  雖然看法不同,但人人均知秦國強大,如不獻璧,怕立即就有兵禍上門,一時苦無良策,不知該如何應對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