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鄧恩 事發之後一日(第4/6頁)

“我不得不問一句,你在酒吧雇的那些人手可疑嗎,尼克?”蘭德終於站起身走到迷你吧台旁邊,給自己倒了一杯姜汁汽水,然後轉身問我和瑪麗貝思:“有誰想吃東西嗎?”我搖了搖頭,瑪麗貝思要了一杯蘇打水。

“還要再來點兒杜松子酒嗎,寶貝?”蘭德低沉的聲音在最後一個詞上挑高了腔調。

“當然,是的,再來點兒杜松子酒。”瑪麗貝思說著閉上雙眼蜷起了身子,把面孔埋在雙膝之間,深吸了一口氣,隨後又坐起身恢復了之前的姿勢,仿佛剛才不過是在練習一式瑜伽。

“我把各種名單都交給了警方。”我說,“不過酒吧那邊沒有可疑的地方,蘭德,我認為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那邊。”蘭德伸出一只手捂住嘴,往上抹了一把臉,臉頰上的肉隨即在眼睛周圍堆了起來,“當然,我們也正在查看自己手下的生意,尼克。”

蘭德和瑪麗貝思總是把“小魔女艾米”系列當作一樁生意,從表面上看,他們兩人的說法在我眼裏有點兒傻氣——“小魔女艾米”系列是一套兒童讀物,主角是一個完美的小女孩,每本系列圖書的封面都登載著這個女孩的形象,它是我家艾米的卡通版本。不過話說回來,“小魔女艾米”系列當然是一樁生意,還是一樁規模不小的生意,二十年來,“小魔女艾米”系列在大部分時間都雄踞小學生讀物之列,主要是因為在每章的結尾都有個測試。

例如,在三年級的時候,“小魔女艾米”發現她的朋友布賴恩喂了太多吃食給班裏的烏龜,她想要跟他講道理,但布賴恩卻死活要多喂點兒東西給烏龜吃,艾米只好向她的老師告狀:“提波斯夫人,我不願意在別人背後打小報告,但我不知道該怎麽辦,我已經試過跟布萊恩談,可是現在……我想我可能需要大人們幫我一把……”結果:

(1)布賴恩說艾米是個不可信的朋友,並從此再也不肯答理她。
(2)膽小的密友蘇茜說艾米不該去告狀,應該瞞著布賴恩暗自撈出多余的食物。
(3)艾米的宿敵喬安娜一口咬定:“艾米告狀是出於嫉妒,她只不過是想自己去喂烏龜。”
(4)艾米不肯低頭,她覺得自己沒有做錯。
請問其中誰是誰非?

嗯,題目容易得要命,因為不管在哪個故事裏,艾米永遠都是對的(別認為我在跟有血有肉的艾米拌嘴時沒有提過這一點,我可真的提過,還不止一次)。

這些測試題由兩位心理學家編寫,旨在摸清孩子們的性格特征(那兩位心理學家也是為人父母的人):小家夥跟布賴恩一樣是個受人批評就發火的人嗎?或者跟蘇茜一樣是個毫無原則的和事佬?又或者跟喬安娜一樣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搗蛋精?還是跟艾米一樣十全十美?“小魔女艾米”系列圖書在新興的雅皮士[2]階層中風行一時:在為人父母方面,雅皮士仍然玩著別出心裁的那一套。艾略特夫婦因此一躍躋身富人之列,據統計,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每所學校的圖書館裏都有一本《小魔女艾米》。

“你擔心這件事跟‘小魔女艾米’系列有關嗎?”我問道。

“有幾個人我們覺得應該查一查。”蘭德開口道。

我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你覺得朱迪思•維奧斯特[3]為了‘亞歷山大’系列圖書綁架了艾米,好讓亞歷山大再也不會遇上‘糟糕透頂的一天’嗎?”

蘭德和瑪麗貝思聞言齊齊扭頭看著我,露出既驚訝又失望的神色。我剛才的話確實不堪入耳,誰讓我的腦海裏總不合時宜地冒出這種上不得台面的念頭呢。不過我實在管不住這些鬧騰的想法,比方說,每當看到我那位警察朋友,我就忍不住在心裏哼起《波尼•馬羅尼》一歌的歌詞“她瘦得好似一根通心粉”;郎達•波尼正在說著為我失蹤的妻子進行河流打撈,我的腦海裏卻奏起了爵士樂。“防衛機制,只是一種奇怪的自我防衛機制。”我暗自心想。如果腦海中的聲音能住嘴,豈不是一件妙事。

我小心翼翼地挪了挪腿,又小心翼翼地開了口,仿佛我說出的話是一沓精美易碎的瓷器,“對不起,我不知道怎麽會說出那句話來。”

“我們都累了。”蘭德好心地說道。

“我們會讓警察圍捕維奧斯特,”瑪麗貝思也試著緩和氣氛,“比佛利•克利瑞[4]那家夥也跑不了。”這與其說是一句玩笑話,還不如說是我的免罪符。“我想我應該告訴你們一件事,”我開口說道,“在這種情況下,警方一般會……”

“首先從丈夫身上查起,我知道。”蘭德打斷了我的話,“我告訴警方他們是在浪費時間,他們問我們的那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