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帶血的錄像帶(第3/4頁)

我還看到,在錄像帶盒子的貼紙上用圓珠筆手寫的日期,因為潮濕,筆跡大都模糊,不過時間大約在7月2日至9月10日這個範圍內——那應該是帶子拍攝的日期記錄。因為編輯的需要,通常都會在使用一盤新的帶子前在貼紙上寫下日期,然後才裝入攝像機。當這盤帶子拍攝完畢從攝像機中取出來的時候,再記下取出的時間。按照一般的工作程序,攝像師的助手會在錄像帶的貼紙上記錄拍攝日期這樣的信息之外,還會在本子上記錄下這盤帶所拍攝的大致內容,方便剪輯師在整理素材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個本子通常被稱作場記單。不過,箱子裏沒有記錄本。

按照盒子上記錄的時間,如果這些帶子是在位於北緯31度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從七月初到九月初,恰好是跨越了整個夏季,並且進入了秋季。這裏的秋季來得特別早,到了八月下旬,晚上的氣溫已經很涼了。可是這個時候的武漢還溽暑蒸人。所以每到這個季節來神農架避暑的人特別多,是一年當中旅遊最旺的季節。

在這個時間段進入原始森林拍攝的人,必須準備應付夏秋兩季的服裝和裝備。這些錄像帶的拍攝者的裝備一定很臃腫。那麽,這些背著沉重裝備進入原始森林的攝制人員,他們拍攝的目標究竟是什麽?為什麽他們將已經拍攝好的錄像帶丟棄?或者是意外丟失?為什麽用那件血衣包裹錄像帶?我不由得想到那件血衣,後悔沒有從采藥人那裏一並拿來。現在,那件血衣的碎片可能早已被當垃圾清理掉了吧。

5

第二天,我並沒有按照旅遊計劃去板壁崖,也沒有叫何軍陪我,而是自己一個人去了木魚山莊。

木魚鎮很小,居民沿小河而居,河水清澈見底。九十年代封山以後,本地利用特有的自然資源開發旅遊,在原本只有幾百人的木魚小鎮上大興土木。現在,這裏已經居住了上萬人。即使這樣,從鎮子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也不過十五分鐘。木魚山莊坐落在鎮子的入口,很容易找。

會去那裏,是因為我看到一盤錄像帶的貼紙上隱約寫著“木魚山莊”幾個字,日期是7月2日,是這些日期當中最早的一個日子。我當時就立刻打電話給何軍,證實這裏果然有一個叫“木魚山莊”的小旅館,於是我取消了第二天的旅遊計劃。

木魚山莊是一座四層的水泥建築,看上去很新。這樣簇新的新建旅舍在不大的木魚比比皆是。但唯獨這一棟,雖然主體建築乏善可陳,可配套亭台樓閣、吊橋涼亭,倒也十分悅目。

走進木魚山莊,前台空無一人。

“有人嗎?”

沒有應答。前台邊的桌子抽屜被打開,清楚見到裏面放著一些鈔票,我一時不知道該不該退出去。正在猶豫,從樓梯上走下來一個男人。

“你好。”我趕忙主動打招呼。

“嗨,你好。”

“你是老板嗎?”

“我是,住店嗎?沒有房間了。今天是星期天。這個季節一定要預定才有。”他看上去六十歲左右,顯然很健談。

“我不是住店的。不過真想在您這裏住一住,體會一下,這裏很清凈很雅致啊。”

“還可以吧,還可以吧。這房子是我自己設計建造的。”

“真的!你是建築師?”

“不是不是。我年輕的時候在這一帶上山下鄉,很有感情。退了休,就用所有的積蓄買了這塊地,建了這個旅店。我從小就想當建築師啊,這下可算是實現了宿願。我決定和老伴兒就在這裏養老送終了。”

他可能認為我是因為欣賞這個建築物專程進來看看的。我順水推舟和他談起建築來。一刻鐘後,我將話題轉入正軌:“這裏在去年七月份的時候接待過一個攝制組嗎?”

“七月?這裏經常有攝制組借宿。前年那個《情癲大聖》劇組也在這裏住過。謝霆鋒也來住過的呢。七月?”

他思索片刻後,走到前台,從資料櫃裏取出一個文件夾翻看。“沒錯!有一個,是7月2日入住的。”說著,他帶我來到他的留念欄前,那上面貼滿了照片。

“嘿嘿,像不像一個展覽館?”老板得意洋洋。

因為時間很長,那片墻上已經照片疊著照片了,掛在墻上像是一個浮雕作品。與來光顧的重要客人合影留念,將合影張貼在店內的墻上供大家觀賞,這既是店家的榮譽,也為新來的客人提供一點小小的娛樂。許多店裏都有這樣的做法。而在這個僻靜的小旅館裏,這些照片對於寂寞的老人來說,也許有著特殊的作用。每當漫長的冬季到來時,這些照片可能是伴隨他們打發乏味時光的最好夥伴吧。

他在層疊的照片下找了許久,終於找到一張合影,除了照片中的老板,還有七個微笑的人,五男二女。他們有人拿著攝像機,有人拿著話筒,是一個標準的攝制組的樣子。都是陌生面孔,應該不是所謂的名人。不過,大概在老板的心目中,拍攝電影電視的人都是惹人注目的,統統可以列入名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