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時間匣子 第九話 石破天驚(第2/2頁)

眾人感到這地方的高度不上不下,顯得很是古怪,都想先辨明置身何處,就重新引燃了一枚加長信號燭,周圍百米之內,頓時亮如白晝,這才看清山腹裏有座巨石砌成的高台,磚體砌合嚴密,一共分為七層,四面都有寬闊的梯形台階,由龐大復雜的石像雕刻層層纏繞。洞底的火山噴發物經風化後,形成了有機的土層,一些奇形怪狀的地底菌類植物,便在這個大坑裏生長繁衍,使這座地下宮殿在幾千年來的漫長歲月中,逐漸被它們侵蝕覆蓋。

眾人愈看愈覺心驚,待到信號燭的光芒暗淡下來,就通過“重磁力探測表”的指引,攀到地下宮殿底層,司馬灰發現有個黑沉沉的物體,無聲無息地矗立在面前,他用沖鋒槍槍托一戳,銅聲冷然,知道地底的環狀金屬物質多半就是這個東西了,忙招呼其余三人過來觀瞧。

司馬灰抹去銅器上面的塵土,見其形體巨大,腹呈長方,有一人多高,兩側有蛇身為耳,四柱足空,銅蝕斑斕,雖古不朽。壁厚大約為六厘米,表面鑄滿了形態奇異的魑魅魍魎,周遭皆以龍虎蟬紋為飾。

勝香鄰奇道:“這好象是一尊古鼎……”

司馬灰有些莫名其妙,先前勘測的結果是地底古城裏有巨大的環狀金屬物質,怎麽只有一尊古鼎?難道是“重磁力探測表”出現了故障?

這時羅大舌頭在旁邊發現了一些東西,司馬灰過去一看,見又有一尊巨鼎,摸索著搜尋過去,一共找到九尊古鼎,體積相似,但形制各異,呈環狀排列。看來事先勘測到的金屬物質,就是這九尊大得出奇的青銅古鼎。

羅大舌頭極是沮喪,考古隊搭上好幾條人命,才找到這座失落的地底古城,誰想到最後就找著這幾個廢銅爛鐵,這就是命,人不能跟命爭,你看看《西遊記》就知道什麽是命了,九九八十一難,其實沒出長安之前,就已經有定數了,少一難也到不了西天。

司馬灰見青銅古鼎上的紋刻何止千奇百怪,覺得這可不是什麽“廢銅爛鐵”,大鼎為國之重器,而考古隊在地底發現的銅鼎,與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頗為不同,應該是上古之物,而且鼎身內外,遍鑄各種圖案,都與舊時傳說相似。

司馬灰想到這,就告訴羅大舌頭等人:“關於這些古鼎的來歷,我略知一二。”

勝香鄰將信將疑,她覺得司馬灰雖然有些本事,但能混進考古隊,並非是有什麽博古通今的真才實學,這家夥不把銅鼎說成是大鍋就不錯了,又怎會知其來歷?

其實司馬灰對歷史和考古是不在行,可畢竟是金點真傳,通曉相物古理,他知道在往古之時,天上忽然響起幾聲震耳欲隆的轟鳴,緊接著的是一道耀眼的閃電,南面有一道火柱沖天而起,比太陽更耀眼的烈火將天空分為兩半,空氣劇烈地燃燒。

當時太陽爆,隕石降,密集的火舌如同狂風驟雨般落下,四極俱廢,九洲分裂,世間陷入了一片漆黑,暴雨終年不斷,洪荒泛濫,江河橫溢,海水倒灌,天地萬物,同為波臣,山妖惡鬼也都趁機出來攫人而食。

發生這場洪荒浩劫的時期,就在夏代,禹王涉九州,探四極,疏通河道治水,最終鑿穿龍門,將洪水引入大海。可以說這一過程,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次地理大考察。

根據《左傳》記載:茫茫禹跡,劃為九州,又聚九州之金以鑄鼎。鼎象物,則取遠方之圖,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獸之奇,說其形,別其性,分其類,其神其殊匯,駭視警聽者,或見或聞,或恒有,或時有,或不必有,皆一一畫焉。

那是說禹王將各方進獻的青銅,並收集墜地的隕石,在塗山鑄成九只大鼎,並在鼎上鑄刻山脈河流、地形物產、飛禽走獸,也記載了大量離奇詭秘的事件,後世稱為“山海之圖”,至於這九只“禹王神鼎”的去向,早已無人知曉,只留下許多古老的傳說和未解的謎。

此後出現的所有地理典籍,無不以此為根源,甚至相物憋寶之類的古術,涉及到許多的內容,也基本上出於其中。

司馬灰推測這座地底古城中的大銅鼎,多半就是繪有山海之圖的“禹王神鼎”,不知它何以落在此處,也許考古隊想要尋找的“謎底”,就隱藏在那裏。他逐個辨識,果然發現其中一尊古鼎外壁上的圖案,記載了一個存在於時間起點的巨大深淵,一切的危險、奇跡、秘密,以及無法超越的深邃,全都在這個無法抵達的地心黑洞中。

(《謎蹤之國》之《樓蘭妖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