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塔王第9話雁營(第2/3頁)

書中有交代,可嘆這位白塔真人,在深山裏苦修多年,得了異術在身,最後卻得了這麽個結果,死得慘不堪言,沒什麽好計較的,只能說:「萬事勸人休作惡,舉頭三尺有神明。作惡倘若無報應,世上豈不人食人?」

大概因為白塔真人作惡多端,劫數到了,老天都要收他,自然難逃身死命喪,於情於理確是如此,可是話雖這麽說,此人畢竟是塔教首腦,官府追捕了他幾十年都沒見蹤影,除了潛蹤深藏,更會許多「造畜」的手段,還有荒葬嶺的「神獒」,以及躲在槐園筷子城裏吃小孩的潘和尚,這些妖人惡獸,有哪一個是易與的?怎地通天的本事不得施展,就全都折在張小辮手裏?

想來張小辮也只不過是半通非通地學了點相貓之術,怎麽就能憑著大運誤打誤撞,舉手投足之間就把這些巨奸大惡一一鏟除,歸根到底還是得了「林中老鬼」暗中指撥。

那林中老鬼不言則可,言出則必定應驗如神,道破了許多玄機,凡是經他布置,必有可觀。

張小辮還以為自已時運來了,祖墳上添了座沒影沒形的「薦福碑」,早晚就要發跡,故此命中才有貴人相助,得遇到林中老鬼指點迷津,要不了多久,張三爺便已是經裘肥馬載高軒,指揮萬眾軀山前,何等地威風榮耀?卻不想仕途沉迷,實是無邊的苦海,哪得逍遙自在,頭上的頂載花翎紅纓子,又不知要用多少鮮血染透。

更想不到世上絕無如此便宜的好事,常言道得好-「得便宜處失便宜」,禍根兇神早已深埋,只不過還不到他張三爺發還的時候,要問「鹽從哪鹹?醋打哪酸?」那金棺墳裏的「林中老鬼」究竟是什麽來歷?如此扶持張小辮又到底有什麽圖謀?

可這些事別說張小辮蒙在鼓裏,就連「提督府白塔真人、筷子城老鼠和尚、荒葬嶺靼子犬」這一幹賠上性命的妖人惡畜,也是死得稀裏胡塗不明不白,恐怕他們直到過了奈何橋落進了枉死城,也不知自已其實是死在了林中老鬼的算計之下。

至於林中老鬼之事,全是後邊的話頭,日久自明,現在暫且不表,單說當今世上內憂外患,盜賊草寇多如牛毛,靈州城內雖然兵精糧足,但被粵寇團團圍困,幾場惡鬥之後,不免人心惶恐,張小辮剿殺塔教妖邪一事雖然做得隱秘,奈何這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沒過幾日便是滿城皆知,他名頭在外,大有能聲。

這人的名,樹的影,傳來傳去,眾人都以為張牌頭是有大手段的人物,每每見了他便是「牌頭長、牌頭短」,就如稱那些富戶為員外一般,總是尊他,等閑出去吃茶喝酒,店家也不肯要他使錢。

張小辮心中暗自得意,連走路都快不知道先邁哪條腿了,他感念林中老鬼的恩德,卻在城中苦尋不著此人,又常常想起多得靈州野貓相助,得空就買些熟肉魚頭當做貓食,拿去「貓仙祠」裏給野貓們食用,故此滿城之中,連人帶貓,無不念著他的好處,特別是那些家貓野貓被他喂熟了,更是出入相隨,行影不離,招之即來,呼之即去。

這天馬大人在城頭上點閱了靈州團勇,然後傳來張小辮,說起張牌頭手段不凡,別看年紀輕輕,卻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輕而易舉的鏟除了盤據在城中多年的塔教妖孽,深得本官和圖海提督賞識,如此人物放在捕盜衙門中豈不大材小用,必當破格舉薦出來,推舉到軍中報效朝廷,如此才能得以施展真實本領,今日先調撥到團練中充做營官,管領一營團勇。

當時清廷滿人八旗兵和漢軍綠營兵,多是因為年久不用,軍紀弛廢,士卒懈怠,再也不得昔日橫掃天下之鋒,難以應付大規模的戰事,只有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馬隊東征西討,除了拱衛京畿重地,還要四處鎮壓農民起義,此刻朝廷紊亂,天下動蕩不安,這支人馬雖然精銳,卻往往撲滅了東面,又西又生出亂來,也自是疲於招架,而守衛京城的大軍又不能輕易調動,只好命各地自組民團,眼下靈州城裏有許多民團,多是就地招募聚集,這裏邊不免魚龍混雜,更有許多招安來的響馬草寇,其中有一營的字號稱為「雁營」,營中皆為同鄉同族的「雁戶」,最是驍勇善戰,沖鋒陷陣,恬不懼死,但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其營官在前天守城禦敵的血戰中,被粵寇彈丸貫腦而亡,所以營頭之職暫時空缺。

馬大人深感雁營士卒悍勁,又都是響馬子出身,難以被官軍掌握,唯恐其生出亂子來,所以思量著要派個心腹的人統領此營,可圖海提督卻認為雁營中的兵勇都是滿身賊骨頭,屢屢在城中鬧事,可能暗中還有殺官造反之意,根本不能留,留下來必成大患,應該盡快想辦法除了此營,雙方爭執不下,最後圖海就提議讓張小辮轄帶此營,表面上是提拔於他,其實用心陰險狠毒,是打算安排一個去處,讓張小辮和雁營有去無回。誰料想,只因這一去,才引出一場惡戰,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有分教:「千軍萬馬似潮來,屍滿城郭血滿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