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瞬間刺殺(第3/11頁)

  另一個人更加奇怪,遠遠看著他時還以為他空著手。離近了再看,原來他一手抓一塊黑色磚塊,那磚塊和一般的青磚大小差不多。

  趙匡胤江湖走得多了,他一眼就看出這磚塊不是普通磚塊,而是鑌鐵鑄成。但這對鐵磚到底是兵器還是暗器他卻不知道,因為除了看到過街上的“混混”用磚塊對拍、對扔外,他還從未在江湖上和戰場上見過有人用磚塊當武器的。

  趙匡胤面對危險後首先將氣息調勻,然後一只手依舊緊抓住纜繩,另一只手一抖盤龍棍。龍口從龍爪上松脫,盤龍逆鱗也從纜樁上拔出。然後他單手提棍,穩住身形,嚴密戒備對手的異動。棍子前段的龍身在甲板上,隨著船身的起伏盤旋不停地翻扭遊動,真就像一條活龍。而趙匡胤高大的身形穩穩地挺立在那裏,手中抓著一條遊動的活龍,身後是潮起浪打、雲卷霧漫,真就猶如天神下凡。

  帶來危險的兩個人始終沒有動手,不是因為距離遠,也不是因為所處境地非常險惡,而是因為有些格鬥不需要實際進行就已經可以預知到結果。

  趙匡胤可以算是武功第一的皇帝,他自創太祖長拳,整套拳路演練起來,充分表現出北方的豪邁特性,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他還發明了“大小盤龍棍”,就是後來的雙節棍(1)。這大小盤龍棍法,其實就是為他手中兵器的特性而創。雖然前段龍身是軟的,一般只能以鞭法招數使用。但趙匡胤卻最終能將其運用得想硬就硬、想軟就軟,前段龍身不但可以抽、旋、盤、收、拉、掛、拖、繞,而且還能像硬棍一樣震、崩、彈、砸、點、戳、掃。後人使用的雙節棍,其實只學到他盤龍棍法的一部分,並未領悟到棍與鞭綜合運的精髓。

  拿漁網的人雖然是漁夫打扮,但這人正是一江三湖十八山現在的總瓢把子童剛正。他肌筋蠕動的大手緊抓住漁網,內息、血脈一直湍流不息。雖然力隨氣行並且貫注全身,但童剛正卻始終穩住了身形沒采取行動。

  其實潮勢有好幾次的起伏都讓兩條並排靠在一起的船出現大幅度的傾斜,而且是他們的大船在高位,趙匡胤的小船在低位。這個時候童剛正都試圖順勢下滑直撲小船,撒開整張鐵網,用罩、收、絞三式強攻趙匡胤。但也總是在這個時候,他會發現趙匡胤手中盤龍棍的龍身由柔軟遊動狀一下繃直變硬。龍頭翹起,一根棍子變得比兩根還長,並且龍頭直指他的面目。

  前段龍身變硬可以多出“戳”字式和“滑”字式,這“戳”“滑”兩式是“雲羅天網”所有撒開攻擊招式的克星,它可以從網眼中穿過直接對持網者進行攻殺。而且龍身與鐵網糾纏在一起時,對方有長棍帶動龍身,力臂比自己要長,爭奪下來搞不好會被對方將鐵網奪了過去。如果自己將鐵網收作一束采用抽砸的招式,網的長度也遠比不過盤龍棍棍身加龍身的總長度,對戰起來,自己只有挨打的份兒。

  旁邊拿鐵磚的人長得像個屠夫,穿著卻像教書先生。他是新近加入一江三湖十八山的高手,江湖上沒名號,只知實名叫鄭尚。這家夥也一直沒動,而且看起來好像從來都不曾有過要動手的念頭。那兩塊鑌鐵磚拿在手裏就像拿著兩本讀不懂的書,又像捧著兩塊不知道怎麽烹制合適的肉塊,滿臉的茫然。但身在如此兇險的大潮之中,面對格外厲害對手之時,猶自能擺出一副茫然面容,只能說明這人的道行非同一般,其心中所有的盤算沒有人能夠揣摩出些許。

  不過有一點卻是非常明顯的,鄭尚手中這對鐵磚作為武器太過短小,很難有機會越過盤龍棍的防禦範圍來近身攻擊。而如果作為暗器來用的話卻顯得太大、太笨重,並且如此明顯地拿在手中已經成為明器,失去了暗算的優勢。但是只要鄭尚繼續保持這樣的對峙狀態,繼續將這鐵磚拿在手中,就始終會是趙匡胤的一個巨大威脅,讓他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來應付。

  但是鄭尚也是有顧忌的,一旦這鐵磚飛出攻擊卻不能得手的話,接下來就只能空著雙手沒任何兵刃招架,成了被棍子抽打的活靶子。所以他的攻擊方式只能走偏道輔殺,在童剛正出手纏鬥的時候,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以意想不到的角度、難以想象的力道給予趙匡胤致命的打擊。由此可見,偏道輔殺的手段總是比正面的手段陰狠歹毒,而且更加有效。

  眼下的問題是童剛正沒有足夠的把握出手。不僅沒有把握,甚至是害怕出手,因為出手之際也許就是自己被制之時。而童剛正不出手,鄭尚也就尋不到機會走不了偏道,一對鑌鐵磚只能一直握在手裏,就像緊握住情人的雙手不願讓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