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4/10頁)

奎因微笑著繼續講。

“將兇手身份追蹤到演員這一事實,”他繼續說道,“回答了一個可能曾出現在你們腦海中、從一開始就困擾我們的問題。起先,我們不明白為什麽要選劇院作為秘密交易的會面地點。你停下來想想,在一般情況下,劇院有諸多不便。只要提一件事:為確保隱私,必須多買幾張周圍的戲票使座位空著。與其他方便得多的會面地點相比,選這種亂糟糟的地方簡直愚蠢之至!劇院大部分時間是黑暗的,並且安靜得令人不安。任何意外的聲音或談話都會被注意。觀眾也是不時的危險——有可能被人認出。不過,當你意識到巴裏是個演員時,所有這些問題便迎刃而解。從他的觀點來看,劇院很理想——因為當受害人被人發現死於正廳前排座位時,誰會懷疑演員是兇手呢?當然,菲爾德默許了這一安排,絲毫沒料到巴裏腦子裏在想什麽,也沒料到共謀了自己的死亡。你們想必記得,他一向與危險人物打交道,即使有點懷疑,也以為自己能對付。這或許使他有些過於自信了——當然,我們無從知曉。

“讓我們再次回到埃勒裏——我最喜歡的話題。”警官繼續說,像平常那樣幹笑了幾聲,“除了這些關於帽子的推斷——實際上,在這些推斷出現之前——埃勒裏在艾夫斯-波普家見面時就首先發現風吹草動的跡象了。很明顯,幕間休息時,菲爾德在內巷跟弗朗西斯·艾夫斯-波普搭訕並不僅僅是出於調戲。在埃勒裏看來,這兩個相隔較遠的人之間存在某種聯系。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弗朗西斯必須知道這種聯系。她很肯定以前從未聽說過或見過菲爾德。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她,卻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她。假若斯蒂芬·巴裏和菲爾德相識,而弗朗西斯卻不知曉,那種可能的聯系也許就是斯蒂芬·巴裏。比如,如果菲爾德周一晚上在劇院與那個演員有個約定,並突然見到弗朗西斯,他很可能在半醉的狀態下鬥膽接近她,尤其是他和巴裏之間的話題與她有較深的關系。至於為何認出她——成千上萬看日報的人都熟悉她的臉——她是經常拍照的年輕社交界名媛。菲爾德以其全面的商業手段,理所當然熟悉她的相貌和外觀……但回頭再說這個三角關系吧——菲爾德、弗朗西斯、巴裏——我稍後會詳細說明。通過照片和其他新聞方式,大家都知道巴裏已與弗朗西斯訂婚,是她的未婚夫。你們一定意識到了在此案中,演員中除了巴裏外,無人能滿足這個問題:為什麽菲爾德與弗朗西斯搭訕?

“還有另一個關於弗朗西斯的令人困惑的因素——在菲爾德衣服裏發現了她的包——合理的解釋是,當這個醉醺醺的律師向她靠近時,她一時緊張而掉在地上了。後來傑西·林奇的證詞也證實了這一點,他的證詞大意是他看見菲爾德撿起了弗朗西斯的包。可憐的姑娘——真為她難過。”警官嘆了口氣。

“回到帽子上——你們將注意到我們總是提到那頂該死的帽子。”奎因頓了頓,接著說道,“我還從未見過哪個案子中,某個單一的因素在調查中的每個方面都起作用……現在請注意這一點:在所有劇組成員當中,巴裏是周一晚上唯一穿晚禮服、戴高頂帽離開羅馬劇院的。周一晚上,埃勒裏在大門口觀察人們魚貫而出時,就明顯地意識到,除了巴裏以外,其他劇組成員都是身著便裝離開劇院的;事實上,後來他在潘澤爾的辦公室時,就向桑普森和我提及此事,只是我們倆當時都沒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因此,巴裏是劇組成員中唯一可能帶走菲爾德的帽子的人。你們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通過埃勒裏對帽子的推論,現在我們就可以撥開迷霧,斷定巴裏是嫌疑犯。

“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親自去看演出。當天晚上——周四,埃勒裏做出了決定性的推論。你們能明白為什麽。我們想看看巴裏在第二幕時是否有時間作案,以此來確定我們的結論。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劇組成員中,只有巴裏才有時間。他從九點二十分起就離開舞台——他開了個場後,幾乎立即離開了——直到九點五十分才返回舞台,並且待到這一幕結束。這毋庸置疑,是固定不變的演出時間表的一部分。其他演員要麽自始至終都在舞台上,要麽上、下舞台的間隔極短。這意味著周四晚上,也就是五天之前,我們就解開這個謎了——整個案子花了九天了結,但是解開兇手身份之謎與將他繩之以法是兩碼事。過一會兒你們就會明白。

“兇手要到九點半左右才能進場,這一事實解釋了為什麽LL32左和LL30左被撕開的邊緣不一致。你們知道,菲爾德和巴裏必須在不同的時間進來。菲爾德不太好與巴裏一道進去,甚至不能遲到得太明顯——對於巴裏來說保密太重要了,菲爾德明白,或者他以為他明白遵守秘密規則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