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5/14頁)

“從邏輯角度出發,這顯然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兇手為什麽要推遲發現屍體的時間?仔細想想,諸位便會明白,只有一個理由能夠令人信服——因為他得在周二早上幹件事。如果屍體在早上被發現了,那麽這件事就有可能幹不成,甚至泡了湯!”

眾人屏住了呼吸,渴望著他的下文。

“這怎麽可能呢?”埃勒裏問道,他的雙眼閃閃發光,“我們暫時換個話題吧不論兇手是怎麽進入店內的,他肯定在店裏待了一整夜。他可以通過三種不同的方式進入店內,但卻絕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去。他可能白天就躲在了店裏;他也可能在打烊後從雇員入口溜進去;或許還可能在夜裏十一點,趁供貨卡車卸載第二天的食品時從貨物入口溜進去。他很可能選擇了最後一種方式,因為奧弗萊厄蒂沒見到有人從他的入口進樓,而且夜裏十一點進樓也更符合兇手的目的,他不必從下午五點半起就一直在樓裏藏著,一直等到午夜。

“但他是怎麽出來的?奧弗萊厄蒂沒見到有人從他守的門出來;其他所有的出口都緊鎖著;三十九街上的貨門十一點半就鎖上了,而弗倫奇夫人十五分鐘後才到店裏,半小時後,她才被殺身亡。因此,兇手沒有逃出去的退路,他只能在店裏待一夜。那麽,在早上九點,商店開門營業前,他是出不去的。開門後,他則可以混跡在早到的顧客中溜出商店。

“但這兒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如果九點時他能自由地離開商店,那他為什麽不直接去幹他要幹的事?為什麽還要費盡周折地把屍體藏進櫥窗,以保證她不被提前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確實轉移了屍體。這樣看來,九點時,他不能自由地離開商店。他必須推遲屍體被發現的時間,因為即便在九點後,他仍得待在店裏!”

眾人同時發出了一聲短促的驚嘆。埃勒裏的目光迅速地在屋內掃過,似乎急於確定到底是誰被驚得目瞪口呆,或許還露出了恐慌之色。

“看得出來,你們中有幾位已經得出了結論。”他微笑著說,“我們這位兇手九點之後還得待在店中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和商店之間有著某種聯系!”

這一次,眾人的神情有了差異,有的不信,有的懷疑,有的畏懼。每個人都下意識地和鄰座拉開了距離,似乎突然意識到這最後一句話將許多人都牽扯到了其中。

“是的,這就是我們得出的最後結論,”埃勒裏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如果我們這位神秘的兇手是店裏的雇員,或者是店裏的主管人員,甚至是高級行政人員,那麽,一旦屍體被發現,而他不在場,這肯定會引起人們注意的。他絕不能讓人注意到他不在場,但同時,他又必須脫身去辦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他進退兩難。這份備忘錄,”他向眾人展示了一下那張藍色備忘錄,“是韋弗先生頭天晚上留在桌上的,兇手肯定看過了。備忘錄上寫得清清楚楚,韋弗先生和弗倫奇先生將於第二天早上九點在寓所見面。如果他將屍體留在寓所裏,第二天早上九點時,謀殺就會曝光,警方將開始緝拿兇手,到那時,他根本就沒法溜出去幹他的神秘勾當,連打個電話都會被人盯梢。因此,在他溜出去辦事,起碼在他打電話出去之前,他得確保屍體不被發現。(如果沒人想起查電話,電話聯系倒是一種不留痕跡的聯系方式。)他知道,若想確保屍體不被提前發現,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把她藏進櫥窗裏。他這麽做了,而且幹得很成功。調查進行至此,我們終於弄清了兇手如何進店這個小問題。我們拿到了周一的時間登記表。我們剛才說過,這位兇手肯定是店裏的雇員,要不就是和商店有著某種其他聯系。但從表面上看,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樣在五點半或五點半前離開了商店。那麽,兇手一定是從貨門進入店內的,這是余下的唯一途徑。

“既然我們談到了兇手希望推遲發現屍體的時間,那有必要再提提另外一個問題我覺得,這位神秘的兇手在清理現場時,不但要冒著非比尋常的風險,而且還費盡了周折,這一點,諸位肯定也想到了吧。例如——他得把屍體扛到樓下。但這可以理解,因為他得在早上抽出時間去解決一件曖昧的事,附帶說一句,到目前為止,我們仍未對這件事做出解釋。而且——他為什麽不嫌麻煩地幹了許多事?比如換新護墊,擦幹凈血跡等等。答案仍是一樣的,因為他需要早上的時間。如果第二天早上九點時韋弗先生發現了血淋淋的書擋,他肯定會立刻懷疑到出了事,這樣一來,兇手溜出去辦事的機會無疑將嚴重受挫。如此看來,兇手要辦的事顯然十萬火急——這事如此緊迫,以至於在事情辦完前,他甚至不能冒險讓人懷疑到發生了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