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4/15頁)

住持恭恭敬敬地從裏面取出了幾張已經變色的便箋紙、一支古舊的鋼筆和一個年頭久遠的皮錢包。

“雖然放在我們這裏很久了,但還請您收下。對了,麻煩您把收據寫在箱子上……您要看一下康風先生的死亡通知書嗎?是從新加坡寄過來的。雖然康風死在了外國,死時境遇淒涼,但是現在總算有了繼承人。佛祖也會為他高興的。”

省吾聽了這些話,依舊一臉茫然。他慢慢地打開了發黃的信紙。

敬啟

突然去信,冒犯之至。謹告知貴寺檀家葉村家主葉村康風已逝。

葉村康風於十月十六日,在新加坡市新橋街醫院逝世。死因是長年宿疾肝病,最終藥石無靈。

故人除在下之外並無其他親友,晚年的醫藥費也是在下盡的一絲微薄之力。告知與您並非為了誇耀此事。只因在下是他唯一親友,且出身地臨近又是同姓。既是同胞又是同鄉,便盡己之義務告知與您,別無他意。

故人在家鄉中並無親屬,唯一的妹妹也未能進入葉村家的祖籍,嫁至外國。

故人生前常說要葬於新加坡,在下便遵從故人遺願,將他葬於此地。葬禮也已辦完。雖說如此,在祖國也有菩提寺,如果就此將一切關系切斷未免過於不講情理,便隨信送至故人喜愛的鋼筆一支、錢包一個。

並附金額三十元匯票一張,望您能祈禱死者冥福,在下身為友人,感激不盡。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省吾看到末尾寫信人的名字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面寫著:

葉村鼎造 謹拜

按照計劃,省吾乘上了從茅野出發的第三阿爾卑斯號快車。

一群登山歸來的學生坐在車上,聊得很是歡暢,正討論著如何度過剩下的暑假時光。每個人的臉都被太陽曬得紅彤彤的,都是一副無憂無慮的表情。

省吾是個很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要是平時遇到這種活躍的氣氛,他早就跟學生們打成一片了。

但是這次卻不行。

省吾滿腦子想的都是在法祥寺看到的那封信。

——那就請您收下吧。

省吾聽到住持這樣說,就默默地接了過來——信、舊鋼筆還有錢包。

錢包裏塞著一張褪了色的照片,上面是一個梳著橢圓發髻的年輕女子的半身照。他一眼就看出這是諏訪子年輕時的照片,應該是她二十歲之前的照片。翻過照片,後面果然寫著:

送給最敬愛的哥哥 諏訪子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葉村鼎造告知寺院葉村康風的死。也就是說,康風和鼎造顯然是兩個人。

省吾一直以為康風是父親鼎造的名號。

——不,準確說來,應該是別人讓他以為父親鼎造的名號是康風。

在列車快要到達甲府的時候,省吾像要跳起來一般站起身來。

省吾知道父親號康風還是兩、三年前的事。這事是兄嫂告訴他的。在那之前,他只知道父親名為葉村鼎造。

——難道是兄嫂?

想到這,省吾後背全是冷汗。

他又重新坐回了座位。

祖父的名字他也只知道是隆文。

——他本叫忠明,因為個子矮小,大家便像老鼠那樣地叫他。後來祖父便改了名字,名字取自西鄉隆盛的隆字和伊藤博文的文字,多麽大氣威風。

三年前嫂子曾這樣告訴過他。

因為自知余日不多,哥哥便將家族的軼事盡可能地告訴給弟弟——省吾一直都是這樣想的。

但是如果鼎造和康風是兩個人的話,那麽就只能是另外一種解釋了。

省吾九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對於葉村家的傳聞一無所知。哥哥與他年齡相差太大,又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所以也從不在省吾的面前談葉村家的往事。特別是母親的話題,簡直就成了兄弟間的禁忌。

也因此,雖屬於葉村家的一份子,省吾對於葉村家卻始終毫無所知,當然他本人對這些也不感興趣。

可以說他是一張白紙。

白紙上面可以供人盡情發揮,自由潑墨。

——父親的號是康風。

——因被冤枉貪汙逃去了南洋,其實他不是那樣的人。

——如果找到吳練海的話,就可以證明父親的清白。

這些不正是他們在省吾心中描繪出來的圖畫嗎?

還有一個人的心裏也是一張白紙——那就是橋詰諏訪子。她跟同父異母的兄長只接觸了短短的幾個月,而且還是五十年前的事情。而對於葉村家的歷史,她也幾乎是一無所知。

——葉村康風也叫鼎造。

那個躲雨的老人就這樣將這個最關鍵的事情灌輸給了諏訪子,而從不懷疑他人的吳練海的遺孀,也毫無疑慮地全盤接受了這一切。

她的狀態實在是太適合在其心上隨意地構圖了。

兩個人如同白紙的心靈就這樣被各自畫上了圖畫。如此,兩人一旦見面,一切就將像拼圖一樣,完美地拼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