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案 昆蟲失羽(第4/7頁)

高健也蹲下身來仔細觀察之後說道:“脖子上面有一圈青色的印記,這只能說明死者是被勒死的而已,和另外一種死因有啥關系?你別告訴我他是自殺。”

沈建國笑了笑說:“對,死者就是自殺,你仔細看他的手,有什麽特別的地方?”

高健順著脖子往下看去,“手?能有什麽特別的?”

沈建國拿著自己的手去對比了一下:“你沒發現死者的手都已經僵化扭曲了嗎?結合死者脖子的青色勒痕,正好說明死者確實掐過自己。”

高健繼續質疑:“難道不可能是兇手掐死死者,然後偽造的假象?”

沈建國再次指著死者的脖子,“是有可能,但你仔細觀察一下那道淤痕,有沒有特別之處?”

這反而讓高健頭痛了,畢竟屍檢是沈建國的老本行,對於死因分析他還真不擅長。

昆蟲失羽之謎

見高健一臉為難的樣子,沈建國接過話題,認真地說道:“淤痕的分布在喉結下方一寸左右,分別有兩個比較大塊的痕跡,大小剛好和死者的大拇指相吻合。如果是兇手掐死的,那麽這個印記應該在死者的喉嚨處,你可以試試看。”

沈建國說完之後,就把高健丟在一旁,轉而收集蟲子去了。高健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拿著手在脖子上比畫了半天。等他反應過來時,沈建國已經去了別處,他便邊追邊吼:“等等,老沈,你還沒說完呢。”

“按照死者的樣子,可以推測死者當時應該是受到了極大的刺激,簡單來說就是受到了非常大的驚嚇。先不論死者死於墓地群之下,但死者的死相非常奇怪,他用手掐著自己的脖子,隨後口唇大張、口腔黏膜幹燥,手指及牙齒可見黑色痕跡。這一切屍體性狀很難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沈建國見高健不死心,繼而總結道。

“那按照你的意思?”高健問道。

沈建國攤了攤手道:“死者被嚇死的可能性非常大。”

“被嚇死?”高健有些疑惑。

“是的,但這一切現在都只能是推測,而且脖子上的勒痕明顯不是致命傷,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在沒有得到最終檢驗報告之前,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沈建國說道。

與此同時,高健的手機鈴聲響起,接到電話的高健立刻變得嚴肅起來。

掛斷電話之後,他疾步走到沈建國身邊說:“我必須馬上回局裏,這裏就先交給你了。你如果有什麽新發現,第一時間通知我就行了。”高健說完之後,便匆匆離去。

“好,你放心去吧,這裏就交給我了。”沈建國回應道。盡管高健沒有說具體原因,但是了解高健為人的沈建國明白,若非是有非常重要的事,高健是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離開的。所以,沈建國也沒有多問。

沈建國在高健離開之後進一步展開檢驗,在屍體的口部、手部,還有身體開放性部位,分別采集了昆蟲樣本。采集完成之後,他便回到了解剖室。對於作為法醫昆蟲學專家的沈建國來說,首要的當然是讓蟲子替屍體說話。兇手所隱藏的秘密,都在蟲子所布下的天網之下原形畢露。

沈建國首先從成蟲開始檢測,因為成蟲身上會有更多的有用證據。他發現了體長7.5毫米左右的成蟲,成蟲前氣門為黃棕色,往上則較暗,第6背板較寬,後緣末端稍平。但是,並未羽化。

這一點引起了沈建國的注意,因為導致蟲子沒有羽化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著名的說法就是生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觀點。達爾文曾說過,在一個經常刮風的小島上,所有昆蟲都褪去了羽翼寄生土壤,是為了避免被強風刮走的一個進化手段,有翅膀的都被吹走死掉了,而沒有翅膀的反倒生存了下來,這就是物競天擇的初始原理。

按照達爾文的觀點,這是一個長期演化的過程,或許要經歷好幾個昆蟲世代,那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如果這個結論成立,那麽死者所處的環境一定有著某種特殊原因,導致成蟲不能羽化或者放棄羽化。這又要結合氣候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顯然在這件案子屍體上的蟲子沒有足夠的時間演化出別的物種。所以,這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還有一些更加貼合實際的說法,一是密封環境,當屍體被密封到空氣稀薄的角落,活動空間小,氧氣不足以讓昆蟲羽化;二是生物成分,昆蟲的生物結構如果改變了,那麽也可能導致成蟲不能羽化,簡單來說就是化學劑影響生物結構。如果屍體上有能夠改變昆蟲生物結構的化學劑,那麽死者的死亡原因為中毒的可能性極高。

盡管如此,作為一個資深法醫,光憑借成蟲沒有羽化就草草判定死者死於中毒仍然顯得比較草率。所以,沈建國選擇將收集的蟲子樣本繼續檢測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