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迷宮案 第二十五章(第4/6頁)

洪參軍卷公文之時對狄公耳語道:“批文中只提及一書齋,卻未道明誰是書齋的主人。”

狄公點頭,低聲道:“上台分明是有意將倪壽乾的名字略去了。”

狄公又摔下一根火簽,二堂役隨即將李夫人押上堂來。

李夫人於死牢中候審期間,死到臨頭的恐懼漸漸向她襲來。她面色憔悴,睜大一雙眼睛只看狄公披於肩上的紅帶和公案邊站立的行刑官。行刑官臉上毫無表情,肩扛一口明晃晃的斧子,另有兩名副手各執鋼刀、手鋸、繩索侍立其後。李夫人見了這情勢,早嚇得魂飛魄散,兩腿發酥,站立不住。二堂役將她按跪於案前。

狄公宣道:“犯婦李黃氏昔日淫亂殺夫,今又拐騙民女,圖謀不軌,進而殺人滅口,血債累累,犯下死罪,判處一個斬立決,先笞鋼鞭二十,再梟首城門三日,以儆效尤。犯婦李黃氏全部家產統歸苦主方正所有,以作撫恤。”

李夫人聞判大聲怪叫,一堂役將一方油紙膏藥於她嘴上貼了。另二人反綁了她的雙手,又於她身後插了法標。

堂役將李夫人押下。觀審眾人正欲離堂而去,狄公驚堂木一拍,高聲道:“本衙衙員聽宣!”遂將方正等眾人名字—一念了。眾人不解其意,均齊齊立於公案之前。

狄公將眾人環視一遍,說道:“方緝捕,你等眾人與本縣萍水相逢,危難之中與本縣同舟共濟,忠心耿耿,不辭辛勞,助本縣度過了難關,本縣十分感激。如今妖氣靖除,蘭坊安瀾,本縣不負前言,你等眾人願去則去,願留則留,各自從便。”

方正恭敬說道:“老爺襟懷無邊,寬厚待人,我們這才虎口余生,兩世為人。我等眾人對老爺恩典自是銘諸肺腑,衷心感戴,我本人則更應如此,何忍離老爺而去?怎奈白蘭於此城喪命,若我留下,常會觸景生情,引起舊痛,不如早離此地,心中也省卻許多煩惱。再者,京師中吳峰生父有一摯友,宅上正缺一名主事管家,吳峰已投書長安,意欲薦我擔當此任。還有,吳峰已托媒前來說親,許下諾言,只等來年春闈龍虎榜上頭名高中,便八台彩輿喜迎小女黑蘭於歸。鑒於上述諸因,我意早赴京師,也不負了吳峰一片美意。

“另請老爺恩準犬子方虎留下。小兒雖木訥寡言,缺才少能,一時似難勝任衙務,然報恩之心尚有,當差亦會盡心。更有似老爺這等賢達縣主,天下難尋,我將小兒托付於老爺,一顆心也就放下了。萬望老爺開恩格外,將小兒收下。”

狄公聽罷,開言道:“方緝捕休要如此說話,這些日來,你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如今大功告成,我豈能過河拆橋,鳥盡弓藏?你欲將方虎留下,我答應了。方緝捕,有道是樂極生悲,否極泰來。一起罪案最終引來兩家喜慶臨門,此可稱之為塞翁失馬,好事多磨。黑蘭洞房花燭之夜,吉祥喜氣定會將你心中愁雲沖得一幹二凈。

“你決意離去,雖非我願,也不強留。我自委他人補你之缺。本欲委你校尉之職,今你雖去,仍以此銜授之。自明日起,你可與新任緝捕將公務—一交割,賬房領了川資,與令媛早日打點起程。”

方正父子齊齊跪下,連連叩頭謝恩。

三名衙卒稱他們願離現職,重操舊業,其余眾人則請留下,繼續廁身公門。

狄公—一準了,宣布退堂。

衙門外人山人海。倪琦與李黃氏早被鎖入檻車,法標上名字與罪行一目了然。

衙門大開,狄公綠呢官轎在眾衙員簇擁中離衙上了大街。左有馬榮、洪亮,右有喬泰、陶甘,四騎並列而行。又有隸役衙卒手執牙仗,行於轎前轎後。再有衙丁四人,於最前鳴鑼喝道,一隊官軍將檻車團團護定,斷後而行。一行浩浩蕩蕩向南城門方向緩緩而去,蘭坊百姓則於轎仗後緊緊相隨。轎仗經過石橋之時,荷花池中白虎塔已沐浴於晨曦之中。

法場位於南城門外,四周亦有欄杆相圍。狄公於法場中下了官轎,鎮軍下馬抱拳行戎禮拜揖。

鎮軍引狄公於夜間搭起的公案後坐定,又命眾軍卒於案前圍成一個方塊。行刑官將斧子插於地上,卷了衣袖,束緊腰帶,復操刑刀在手。兩副手將二犯從檻車中牽出,按跪於法場中央。

行刑官於倪琦身旁站了,只等狄公一聲令下,便開刀殺人。有頃,狄公高聲喝道:“斬!”行刑官手起刀落,倪琦沒哼出一聲,一顆人頭便滾落塵埃,鮮血從頸脖處噴出一尺多高。李夫人嚇得昏死過去,圈外人群見此刑慘不忍睹,亦多有以抽掩面者。

行刑官提了人頭舉至狄公案前。狄公朱筆於額上打了一句,行刑官復將頭提回與屍身碎塊一並擲於一竹篚之中。

二副手將李黃氏擡到一旁,燃香將她熏醒,又拖至法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