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迷宮案 第二十二章(第3/3頁)

“你等再看這畫中樹木,其中亦有奇特之處,只不知你四人能杏看得出來。”

陶甘與洪參軍近前反復細瞧了半日,只好搖頭認輸。喬泰與馬榮自知無能為力,只向狄公投以贊賞的目光。

狄公道:“畫中大小屋宇均被樹叢包圍,不難看出,這簇簇樹木多畫得十分雜亂,惟十幾棵松樹畫得一絲不苟,每棵都清晰現於畫面之上。你等細看,這簇簇松樹均以數目多寡按次序排列下來。山頂上山道開始處有兩棵,下面山腰處三棵,再下面山道穿過山泉處四棵,右上角亭館近旁五棵。我以為這十四棵松樹實為入宮引路之標,山頂上兩棵即為我們於迷宮入口處見到的那一對古松。”

陶甘道;“如此,此畫乃一入宮指南,有了它,就可輕而易舉到達倪壽乾建於宮內的一棟小舍或一座小亭。”

狄會搖頭道:“不然,並非完全如此。不錯,此畫指出了近向宮中一亭榭之路。倪壽乾生前幾乎每日必入宮一次,分明宮中有一亭閣供他讀書作畫。畫中這座高亭即表示宮中亭閣,你也說得不錯。但僅隨宮中曲徑而走即能到達此亭,此有差矣!須知,倪壽乾宮中書齋實為他存放重要契書、憑信之密室.若有識有膽之人曲徑深即能去到此處,倪壽乾是絕不會將秘密藏於其內的。

“現在,我問你,倪壽乾畫中為何使山道於中段向北急拐?又為何將下半段山道以山泉標出?”

陶甘不假思索,答道:“此乃故弄玄虛,使人看了眼花絳亂。”

“非也!倪壽乾於拐彎之處標以四棵松樹乃煞費苦心之舉,不可忽視。從此,山道潛蹤,清泉飛瀉。再者,飛泉之上架有小橋一座。這就格外表明此處乃一重要轉折之點。我思量來,入宮之人在此處須離開宮中常道,進入通向亭閣的捷徑,此亭並不在宮道近旁,而隱於宮中深處某一地方。”

陶甘道:“好一座密室!若是不知捷徑,一個人在宮中跑斷兩腿也休想尋出此亭,但倪壽乾或別的知曉捷徑之人也許一擡腿就能到達。”

狄公道:“言之有理!倪壽乾每日進宮,豈會治盤陀小道轉來轉去?故我斷定宮中必有捷徑。

“我們再來沿畫中山道從上往下看!”

狄公食指指了山頂小屋,小屋兩旁各有松樹一棵。

“此處為迷宮入口。我們沿石級下山道向下看,第一個三岔路口無特別含義,向左向右都無關緊要。第二個三岔路口左首路邊立著三棵松樹,標明我們於宮中須靠左而行。再向下便是山泉,這告訴我們在此處須離開宮中常道,此處有四棵松樹為標。我思量來,正如畫中所示,我們須從中間兩棵松樹之間去尋捷徑。沿捷徑再向前走,便會見到五棵松樹,一邊三棵,一邊兩棵,倪壽乾秘密書齋必在此處!”

說到這裏,狄公將食指移至畫軸右上方高亭之上,輕敲兩下,重又回書案後坐下。

狄公又說道:“若是我估算不錯,我們就能於宮中亭閣之內尋出倪壽乾的公牘、契文、憑單、信劄之類的密件,他那真正遺囑自然亦必在其中。”

馬榮道:“對此,我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不過,我隨時準備去宮中試它一試。但我們還有白蘭失蹤一案在手,切不可置之腦後,棄之不顧!”

狄公聽了雙眉顰蹙,喝了一口茶,慢言道:“此案實在令人頭痛!時至今日,白蘭到底在何處我們仍一無所知。方正乃一正派本分之人,我對他很是喜愛。我大唐有象他這麽好的百姓,何愁社稷不興?如今尋不著他長女下落,我心中更添了一份憂愁。”

狄公以手抹面,又說下去:“今日晚餐之後我們在此將尋訪白蘭之策再好生計議一番,如今請案即將具結,不久我們就可傾全力勘查此案。

“現在我們就去迷宮,看看我適才所預言宮中有捷徑一論對與不對。若是我們於宮中尋出倪壽乾遺囑,即可將它附入倪琦謀反一案呈文之中,戶部沒收倪門家產時就會將倪珊應得的一份留下。

“喬泰,你今日下午的差使乃是調兵遣將,以防萬一胡兵於今夜偷襲此城。洪參軍、馬榮與陶甘則隨我去迷宮走一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