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2/55頁)

但紅軍又尾隨藍軍向回折返的攻擊隊,發現了藍軍機動部隊的航空母艦,並擊沉了兩艘航母。在攻擊的第二天,紅軍又擊沉了藍軍一艘航空母艦,而藍軍的另外三艘航空母艦也都陷入了各有損傷的狀態。於是,在沙盤推演最後出現的,便是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全部被殲滅的審判結果。

第一航空艦隊的大石參謀,用小聲到幾乎讓人聽不見的聲音嘟囔著:“在被警戒機發現的時候,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聯合艦隊的黑島參謀輕嘆一口氣,仰望著天花板說道:“確實如此。若是要強攻的話,最後必然是以失敗收場。唯有出其不意的襲擊,才是勝利的絕對條件。”

“就算是在接近夏威夷以前的作戰階段,只要計劃一泄露,一切就完了。”大石參謀說。

“但是,有可能從訓練、動員、出港、集結然後到攻擊,作戰的所有過程,都做到不泄密嗎?”

“可以。”黑島參謀回答道,“不,是一定要做到。”

屋內再次充滿了沉默。雖然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但大家都明白,自己並沒有能力輕易就對黑島參謀的話全盤接受。像是要驅散這種郁悶的空氣一般,第一航空艦隊的源田參謀說道:“根據今天的討論,明天再試一次如何?我提議,藍軍在攻擊的前一晚,事先前進到歐胡島北方一千兩百公裏的海面上。一千兩百公裏的距離在敵人偵察範圍之外,從那邊趁著黑夜高速南下,次日早晨在美軍的晨間警戒機出發前發動攻擊部隊。這樣一來,幾乎就不用擔心紅軍的警戒機會察覺機動部隊接近了。”

聯合艦隊的有馬參謀也發言說:“接近歐胡島的路線也要變更比較好。采取北方航線這點是可以保留,但將現在計劃中北緯四十度的航線,改為沿著更北的四十二度航線航行,這樣應該可以充分降低被民間船只發現的危險吧。”

大石對有馬說:“開戰如果是在十一或十二月的話,到時候北太平洋的氣候會非常不穩定。讓大機動部隊沿著更北的航線前進,太危險了,最重要的海上補給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機動部隊被發現的危險。”

“是這樣嗎?不過,話說回來,當機動部隊在北海道的厚案灣集結時,恐怕還不用等到出發,計劃就會泄露了。這種規模的機動部隊集結,要讓目擊的百姓相信這是在演習,一定相當困難。到時候,必然會有許多謠言傳出。要是我的話,寧願選擇南方航線。以小笠原諸島的父島為集結地點的話,遠比以厚案灣為集結地要來得不那麽引人注意。”

“不。那樣的話被民間船只或漁船看到的可能性會增高。還是只能選擇北方路線——”說到這裏,黑島參謀將臉轉向大貫中佐。

代替北海道厚案灣的方案已經在聯合艦隊司令部內經過討論,現在也差不多是公布的時候了吧!黑島仿佛在向大貫如此暗示著。於是,大貫脫口說出了那個地名:“我們決定以單冠灣為聯合艦隊集結地。”

“單冠灣?”

在座的出席者們一起望向大貫。大貫站起身,用手指指著北太平洋地圖上的一點說道:“這是南千島的擇捉島。這裏的單冠灣只有三個小漁村,因為人口原本就很少,對於要保持機密是很理想的。同時這裏也有我們海軍的飛機場,就算發布電波管制,在通信聯絡方面也不成問題。”

說完之後,大貫側目觀望了一下山本長官的臉,山本仍是緊抿著雙唇,凝視著夏威夷群島的地圖。

同一天晚上,駐日美國大使館的H.J.阿姆斯書記官在東京車站南方出口的候車室裏,跟一位民間人士交談。候車室的長椅上,阿姆斯坐在左側,男子坐在右側。阿姆斯的手上拿著《時代雜志》,男子則舉著報紙。他們的視線都放在各自的雜志及報紙上。周圍的人就算看到了,應該也會認為兩人只是自顧自地在嘴邊小聲閱讀著自己手上的報道文章吧!

“今天比較少。”裝扮簡樸的男子說道,“為什麽呢?大約只有三十人左右。”

那是一名朝鮮半島出身的男子,年輕時在北海道的勞改營裏殺害了工頭後逃到東京來的。因為長期從事粗重工作的關系,使得他患了肺病。他的日語程度比阿姆斯強些,年紀大約三十左右,目前住在東京東部殖民地出身者較多的地區。

阿姆斯問道:“該不會是改時間了吧?到昨天為止,那邊應該都聚集了近百位提督或軍官才對啊!”

“不。”男子在報紙的遮蔽下輕輕搖頭道,“我從早上七點多起,就和同伴一起在長者丸旁邊的道路清水溝,一直待到九點半左右,不過我所看到的就只有這些人而已,沒有更多人進去了——當然,如果剩下的七八十人都遲到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