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只有一只檸檬(第2/5頁)

抓住奧山當年同千岅的關系深究下去,這確實是查清千岅的一個突破口。但是,認為奧山握有千岅的把柄,這僅僅是推測,還沒有材料可以證明。

千岅現在的住址有二個:一個在東京,一個在山形縣。東京的地址是澀谷區大山街,同楊君裏死前叫車的目黑路——也就是都立大學一帶相距很遠。

棟居想到,有必要重新分析一下楊君裏為什麽要到目黑區去。當然,已經知道古館豐明就住在那一帶,並且已經在古館這條線索上花了不少功夫,但是,看來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古館豐明一個人。

為了再次確認一下楊君裏上車的地點,棟居又去訪問了載過她的出租汽車司機帆足忠介。帆足正在工作,開著車在市裏兜生意,公司用無線電話聯絡了一下,不一會他就回了車庫。

“啊呀,那件事啊,沒忘,沒忘。還沒有逮著兇手嗎?”帆足的話中略帶揶揄,他取來一張地圖說:

“正好是在這裏,——從都立大學過來的那條路同目黑路的交叉口過來一點,有一座人行橋,她就站在橋邊上。”帆足指著地圖某一點說。

棟居順著帆足的指尖看著,忽然眼睛一亮,問道:“她站在目黑路的哪一側呢?”

“中根一側呀,就是面向目黑的右側嘛。”

“這麽說,你的車是從市中心向郊區開的羅?”

“是啊,在交叉口過來一點點的地方,前一個乘客下了車。在這個‘V’字型轉彎處,我剛想慢慢地向這兒開來兜客,就被她叫住了。我想又碰上反方向的乘客了,等問過目的地,我才放心。”

聽了帆足的話,棟居聽出一個漏洞來:楊君裏要回市中心的旅館,為了方便喊回城的車,按一般的做法應該站在八雲一側的人行道才對(回城的車在路左側行駛),不過,楊君裏不認識路,她很可能搞不清回城的方向。

“在人行橋的旁邊?”棟居再次確定了楊君裏的位置,然而古館的辦公室卻在八雲一側。

“不錯。”

“是否有這種可能性。她是從八雲一側穿過人行撟而來的。”

“要回城,卻穿過人行橋來叫朝城外開的車,哪有這種乘客呀?”

“這麽說,她是從中根一側過來的啦。”

“恐怕不能下這個結論。”

“不是說當時你正朝城外開嗎?”

“當時我打算再回銀座,盼望能接到回城的乘客。要是遇上反方向的乘客,就麻煩了,因此我曾停過車。直到聽她報了一號街,我才放心。”

棟居坐上帆足的車,到楊君裏上車的“現場”去勘查。再過一會就是同楊君裏上車一樣的時間了。棟居還是第一次到這個現場來,因為對楊君裏上車地點周圍的調查是由別的偵察小組擔任的。

棟居到現場下了車。隔著人行橋,北邊是八雲,南邊是中根。離目黑路一步之距,便是住宅街,在公寓、公共住宅之間,混雜著被稱為“大造”的和洋結合的住房。還有豪華的公館、小洋房、高級公寓,以及全是單間的舊公房。這裏是東京失去比例迅速膨賬的結果。

人行橋靠中根一側的邊上是公館的石墻以及木材堆放場。靠八雲一側是幢七層樓的公寓,它的底層開著一家餐廳。眼下幾乎沒有人,只有車輛一輛接一輛不停地來來去去。

棟居站在現場,他要確定一下楊君裏到底是不是從八雲一側穿過人行橋到上車地點的。她不熟悉路,照例不會跑到橋這一邊來喊反方向的車。楊君裏從走訪的人家出來後,按常理應該到距離最近的大路上叫車,如果事實果真是這樣,並且她因此叫到了帆足停著的車。這就說明她是從中根一側的某個地方來的。同八雲一側相比,中根一側公寓和公房少。大部分的人家都有圍墻,墻裏種樹,樹木裏面的人家早就睡了,一片寂靜。

棟居心裏瞎猜著來回踱了一會步,然後穿過人行撟,來到八雲一側。從人行橋朝目黑方向走一段距離,有幢面向目黑路的大樓,古館的辦公室就在大樓裏面。大樓的底樓是超級市場,二樓以上都是公寓。古館死後,他的辦公室照例應該已經遷出了。

從地面朝上看,這幢高高的大樓裏幾乎都關了燈。楊君裏如果來此訪問過古館,那麽回去時就應該在大樓前叫車。看來她並沒有來訪問古館。那麽,她到底是來訪問誰的呢?

在中根一側,居住著仙波信仰——開頭被列入表內的作家之一,而且仙波的家離楊君裏上車地點又最近。但是停戰前仙波就從中國回國了,而且他在中國的經歷同楊君裏對不上號。因此仙波就從懷疑對象中排除掉了。

棟居再次穿過人行橋回到中根一側,在離目黑路不遠的地方找到了仙波信仰的家。他家圍著樹籬,盡管庭院狹小卻收拾得井井有條。院內一幢平房,顯得舊了些,但整個家園十分整潔、舒適。室內的電燈早已熄滅,看來全家都已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