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充滿殺機的共同點(第3/5頁)

負責對水島的公司進行調查的河西對下田的疑問解釋道。

“就算是水島抱著某種意圖招攬了特定的顧客,可旅行期間什麽也沒有發生。那麽他是出於什麽考慮召集那九個人的呢?”

“神奈川”的花岡從另一角度提出了疑問。旅行團十天的旅行以平安無事而告終,在女顧客們當中甚至還出來了“同窗會”的話題。這就是說旅行回來後在“同窗生”之間發生了兇殺案。

“也許他本來的意圖是想在旅行途中動手,但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

花岡的搭擋上野回應道。

“會不會是預先警告?”

“小田原”的巖村插嘴道。

“預先警告?”‘

“就是動手前的警告。水島對旅行團的所有人員都抱有怨恨,他在向他們宣布復仇的時候就要到了。”

“聽著怎麽那麽像下周上映的電影廣告哇!”

川勝一本正經的話語引起一陣哄堂大笑。這樣一來蒙在“東京”和“神奈川“之間的對立的陰影立刻煙消雲散,會場變得輕松起來。川勝有時雖然提不出什麽好的意見,但卻具有緩和會場氣氛的才能。

“我認為這倒是一條值得考慮的線索。他本來想把他們引出來伺機在路上發難,但沒有找到下手的機會,最後只得以預先警告的形式而告終。”

草場接著巖村的話說道。

“可是如果旅行團的成員在路上一個接一個地被殺,兇手肯定就會被限定在旅行團成員中。如果旅行團人數很多那另當別論,可加上陪同一共才十個人。這樣一來他不就不是‘隱形人’了嗎?”

花岡又作了詳細補充。

“能不能這樣考慮?”

一直沒有說話的金子國際警官開了口。大家的視線一下被吸引了過去。

“從整個情況分析,可以肯定水島招攬顧客的舉動是有預謀的。旅行團成員和水島之間存在著某種瓜葛,然而旅行團成員對此並無察覺,只有水島一個人知道。但是水島對這種瓜葛又無自信,因此便想通過動員他們旅遊的形式加以證實。大家在海外好幾天生活在一起,不知不覺之中便產生一種精神放松的感覺,過去憋在心中的事也有了宣泄的機會。旅行社的陪同因為是帶隊的,所以遊客出於一種信任的心理什麽都願意對他講。如果陪同再有意識地進行誘導,遊客就更願意講了。他或許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證實了和他遊客之間的某種因緣。”

聽了金子的發言底下頓時靜了下來。這種旨在證實某種因緣的旅行不能說沒有,漫步在大自然的天空下,誰也不認為這種發問是多余的累贅,況且對方是值得信任的旅行社陪同。

“問題是水島要證實的那種瓜葛是什麽?水島和遊客之間究竟存在,什麽瓜葛?是不是這種瓜葛醞釀了殺人的動機?旅行團裏和水島有瓜葛的是所有遊客?還是僅限於米川和金井兩個人?”

那須匯總每個人的發言作了歸納總結。

當天的會議沒有提出什麽新的意見和想法,但是“東京”和“神奈川”終於朝著同一目標邁出了腳步。

會議得出如下結論並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方針:

〇徹底摸清水島的身世

〇調查作案動機

〇對水島和遊客特別是和米川、金井的關系進行深入調查

金子皓彥一直對一件“東西”放心不下,這件東西牽掛在心越來越產生出一種不協調感。這就是那個據說在米川被殺的現場發現的石器。根據“座間”的調查得知它是舊石器時代英國的“手斧”,可這種東西為什麽會掉在現場呢?現場是橫墓穴遺址,五月份金井的調查團剛剛進行了調查,那種地方怎麽會有英國的石器呢?

據“座間”的人員說,他們就石器的來路詢問了金井,金井的回答非常模糊,說有這種石器的除了考古學者還有古玩商和收藏家。

他們還說“也許金井知道石器的來路在進行包庇。”

那麽金井在包庇誰呢?當前最可能的就是他的嶽父安養寺教授。作為殺害米川的兇手,安養寺最初被圈定在內,但由於很多相反的因素,他缺乏作案的必備條件。後來金井被殺,水島顯露出來,安養寺逐漸從搜捕的視線中淡出,但這並不等於說他完全被排除了嫌疑。

盡管通過金井的說明巳經了解了石器的“身份”,但它的來路仍然是個迷。

金子決定委托座間的辦案人員帶著石器到安養寺英一郎家裏走一趟。金子也一同前往。

安養寺看著石器立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我看見金井有一個,和這非常相似。”

安養寺的話使搜查員們立刻來了精神。作為石器的來路他們一直懷疑安養寺。然而如果真像安養寺說的那樣,那石器放在那兒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為以前設想的可能,如桌考古學者是兇手,他是不可能把招致自己懷疑的東西留在現場的。這是故意設的圈套?還是兇手一時的疏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