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之長司 一

鹽之長司

因殺其所飼之馬而食

長次郎口中

常有馬之靈氣出入

此事自古以來

即有諸多傳說

加賀國有一處名為小鹽浦的海灘。

其右側有尼禦前岬,左側遠方面臨加佐岬,是一片寧靜祥和、風光明媚的沙灘。若背對洶湧海浪站在沙灘往遠處眺望,可看到兩座沙丘底部會合,形狀宛如駱馬伏地。穿越岬間筆直前進,可來到一片既聽不到海浪聲也聞不到潮水味的雜樹林。樹木郁郁蒼蒼,非常繁茂。走過茂密樹蔭,便會看到一棟以鎮著石頭的薄木板當屋頂的大宅邸。

這宅邸八百余坪的院子裏,有一棟正面寬約十間的巍峨主屋。除此之外,還有四棟二層樓的倉庫,以及好幾棟排列得井然有序的廄舍。凡是經過此處的旅人眼睛都會為之一亮,好奇到底是家財多麽雄厚的人才住得起如此豪宅。

事實正是如此。

該豪宅屋主確實是家財萬貫。即便是在富豪多如過江之鯽的加賀國,他的財富也是數一數二,因此連馬代官都對他客氣三分。此富豪不是別人,正是鹽浦一帶著名的飼馬長者。

他飼養的馬包括菊花青、桃花馬、黑鹿毛、灰白雜毛、白眉馬等,總計三百余匹,住滿主屋二樓房舍的夥計仆傭更是多到連老板都記不清,其富裕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如此巨富不可能成就於一代。這位飼馬長者雖只是一名養馬、賣馬的馬販,但據說其嶽父便已是當地富農,人稱賣鹽長者。

賣鹽長者的女婿擅長養馬,當年靈活運用嶽父的家財,開始做起養馬生意,很快就將財富翻了兩三倍。後來嶽父過世,由他當家,倉稟增加三倍之多,左鄰右舍便改稱他為飼馬長者。

這位飼馬長者繼承了嶽父名號,名曰二代目長次郎。

這位長次郎原本是一名小小馬夫,在二十年前步履蹣跚地牽著一匹瘦馬來到此地。據傳其原名乙松,一說彌藏,何者正確如今已無人知曉。另外也傳說他初到此地時,用的是其他名字。反正這些名字也都是隨便取的,從其生地與本名俱不詳看來,長次郎的家世想必絕不顯赫。

一個來歷不明的外地人、流浪的馬夫來到了賣鹽長者,也就是第一代長次郎家裏,成為他的夥計。也許是賣鹽長者同情他的緣故。

後來,長次郎發現這個年輕人相當能幹。一開始他當的是仆人,但不出一個月,就自願幫忙照顧牛馬。可能是因為他習慣照顧馬匹。他在這方面的表現十分出色,不管人品還是態度,都備受好評,並且還虔誠地信仰神佛,著實讓長次郎非常欣賞,便將他招為獨生女兒的夫婿。

這種出人頭地的經緯著實教人嘖嘖稱奇。

不過,可能是他天性認真、不好玩樂,對樸素生活甘之如飴,雖然因入贅為婿而繼承了長次郎的名號,也沒有因此由儉入奢、懈怠分毫,完全不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他一如往常地拼命工作,而且不只幹活兒認真,他也深諳經商之道,竟然在第一年就增蓋了一座倉庫,到了第五年又增蓋兩座倉庫,連主屋都加以擴建。結果僅僅用了五年,第二代賣鹽長者就打出了名號,成為名副其實的飼馬長者。

富人通常都是不講人情的守財奴,但這位長次郎不知何故卻特別慷慨。可能是因為信仰虔誠,他樂善好施,備受鄉裏稱贊,因此被鄉裏譽為飼馬業之長,備受信賴與尊崇。

特別是每個月十六日,他都會以布施為名,花費大筆銀兩招待附近鄉裏貧民飲食。這項善舉聲名遠播,甚至連遠在異鄉的人都知道。因此每逢這一天,一大清早饑民便會齊聚飼馬長者家門前,隊伍一路延伸到海邊,盛況堪稱門庭若市。

有人說,飼馬長者之所以發善心做善事,主要是為已過世的妻女及嶽父祈福。

根據大家的說法,十二年前正月十六日這天,家裏工人仆傭全部返鄉休假時,他的嶽父、妻子以及時年六歲的女兒突然悉數喪命。有人說是為攔路山賊所殺,也有人說是為妖怪所襲。十二年歲月雖然說長不長,但說短也不短,在不知不覺間,這樁慘事早為鄉民所淡忘,因此至今真相不明。

無論如何,長次郎昔日曾一下子失去所有家人,是不爭的事實。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指的大概就是這種事。

長次郎似乎因此非常悲傷。若是一般凡夫俗子,大概會為造化弄人感嘆唏噓,變得怨天尤人,但長次郎可沒因此喪志。雖然遭逢如此不幸,他依然認真工作,一如往常。雖然自己經商賺了不少錢,但可能是對社稷回饋不足,才會招此災禍——據說長次郎如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