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弦更張(第2/5頁)



  “這是曼哈頓啤酒,已經是最好的了。”邦尼好脾氣地向我解釋著,“可以說這是卡朋酒裏最好的一種,他的福特——德爾伯恩酒還沒有這種酒銷量好呢!”

  邦尼也喝了一口,又繼續向我問道:“內特,告訴我,你是什麽時候下定決心辭職的?”

  “今天上午。”

  “那你又是什麽時候上繳的警徽呢?”

  “也是今天上午。”

  邦尼輕輕地搖了一下頭,說道:“你太輕率了!”

  “不,我已經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來考慮這事了。”

  他微微一笑,說:“不過,我對你的決定倒不覺得意外。”

  現在,芝加哥的公眾輿論已經把我吹捧為“英雄”了,我、米勒,還有蘭格。不過主要是我,因為我是城裏最年輕的便衣警探,更何況,還有我那個認識舍邁克市長的路易叔叔幫我大肆宣揚。

  市長舍邁克是可以左右輿論的大人物,每周的電視以及廣播都有他的專欄節目——“親密交談”。他經常邀請記者前往市政廳大樓采訪和評論他的工作情況,對於那些新聞記者,舍邁克的市政廳辦公室永遠是開放著的。市民們可以從電視上看到他正直體面地穿著襯衫坐在那裏,一邊喝牛奶,一邊吃著三明治。據說,最近他縮短了辦公室的開放時間,以便更好地處理公務。

  這兩天的報紙一直在報道市長已經全面展開了鏟除黑社會惡勢力的行動。舍邁克把這次行動中要鏟除的奈蒂稱為“黑社會老大”,而且還下決心要將他的余黨一網打盡。他向新聞界宣稱勝利已經指日可待,同時還向記者透露,我們這三名便衣警探是他領導下的特別行動小組,這對我來說的確是新聞。

  在那次行動結束以後,我回到了警察局。在寫完報告之後,我把它交給了警長。他草草地瀏覽了一下,說:“這已經不需要了。”就把它隨意疊了疊,撕成了幾片,扔進了廢紙簍,“米勒會向新聞界說的,你要做的只是保持沉默。”

  後來,我看到了米勒的報告。正如報紙上的評論所說的,它是一個非常精彩而扣人心弦的故事,盡管它把事實的真相改變得面目全非。許多偵探雜志都對此大做文章,肆意吹捧。我想如果把它拍成電影,讓傑克·豪特扮演米勒,切斯特·摩爾斯扮演蘭格,鮑裏斯·卡盧夫扮演奈蒂,那一定會是一部賣座的影片。他們說在蘭格阻止奈蒂嚼紙的時候,奈蒂掏出手槍並向蘭格射擊;還說我當時也對準奈蒂開了一槍。當然,還有一個匪徒企圖跳窗逃跑,我一槍射中了他,他們把那家夥叫作弗蘭克·赫特。在媒體的報道中,我成了一名神槍手,可能只有湯姆·米克斯堪與我媲美。

  對於市長大人來說,這可真是漂亮的一仗啊!這也是公眾的勝利。

  可能只有我一個人對此氣憤不已。我告訴警長我要辭職,可是他堅決不收我的警徽。他說我是便衣警探中的佼佼者,換成別人也一定不會同意我辭職的。後來,他把我帶到了市政廳,我們見到了市長,市長也拒不接受我的辭職。警察局副局長的態度也如出一轍,最後他對我說,如果我一定要辭職,必須得得到局長本人的許可。

  警察局局長的辦公室就在市長辦公室的隔壁,我是從上午九點開始要求辭職的,可是到了局長那裏已經是下午三點半了。

  在局長辦公室寬敞的接待室裏,有一名男秘書坐在辦公桌的後面,此外,還有許多小市民坐在那裏發牢騷,他們中卻沒有一個人要求見局長。我剛走到秘書辦公桌的前面,一個從北部來的地方議員走了進來,看都不看那些發牢騷的可憐蟲一眼,他徑直走到那名男秘書的身旁,交給他一捆票據。男秘書一言不發地接了過去,微笑著把它們塞進一個已經鼓鼓囊囊的大信封裏,然後又把那個信封放到了抽屜裏。

  之後,他擡頭看了我一眼,示意我到已經坐滿了人的椅子那邊去等。

  “我叫黑勒。”

  他驚奇地看著我,然後指了指他右邊的門,我走了進去。

  那是一間前廳,比外面的那間接待室要小一些,在裏面坐滿了市參議員、地方議員和包括我的上級警長在內的幾名高級警官。我的上級警長看見了我,低聲叫我到他那邊去。我走了過去。

  在我進去的時候,局長的面前有四個記者正在述說著什麽,整個房間的墻壁除了棕色的裝飾木線以外都是灰白色的。局長的頭發、眼睛、表情和衣服也都是灰白色的,只有胸前的領帶是藍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