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武安侯府命案算是徹底告一段落了,因為鄭孫氏的事情,武安侯府跟應城伯府親家變成冤家,雙方把官司鬧到禦前,讓消極怠工的皇帝陛下非常頭疼,直接丟給了內閣處理,但既然命案起因是內闈不修,內閣也不想管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捏著鼻子躲得遠遠的。

為了被流放的兒子,武安侯不得不求到汪直那裏,希望他在皇帝面前說說好話,能讓鄭志早點回來。汪直看到武安侯願意低頭,自然也就樂意去找皇帝說情,有了汪直從中疏通,鄭志最後由無限期充軍流放改為三年可回。

但誰也沒想到,就在最後一年,鄭志得赦前夕,忽然暴病而亡。京城傳聞說是武安侯夫人對鄭誠的死懷恨在心,派人下的毒手,不過這些是後話了。

整件事繞來繞去,其實西廠得利最大。

汪直最開始只是想借題發揮,所以才會跟武安侯對著幹,堅決要求徹查。

現在目的終於達到,他在勛貴中的權威自然也樹立起來了,借事立威,從頭到尾又不用自己出力,汪公公表示很滿意。

話說回來,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相信武安侯也絕對不會再想看見唐泛和隋州了,雖然他們只是奉命辦事,可正因為他們,武安侯府被攪得雞犬不寧,估計以後武安侯一想起這兩個名字就會心口犯疼。

不過此事也不是全無好處,最起碼隋州就因為在此案中表現出色,辦事得力,得到了上官的嘉獎,據說他的直屬上司周千戶有意在近期提拔他。

相比起來,唐泛就有點默默無聞了,一般文官升職要比武官慢上一些,因為軍功是實打實的,而政績卻有許多門道,一個蘿蔔一個坑,唐泛二十出頭的年紀,能夠當上從六品官員,本來就已經是許多人羨慕不來的際遇,辦案乃是分內之事,如果辦好一個案子就要升一次官的話,估計現在京城的官位就不夠做了了。

以他二甲頭名的履歷,原本現在應該還在翰林院裏熬資歷的,雖然枯燥,但這才是別人眼中的清貴職務,到時候從翰林院直接入六部,再進內閣,才是一個未來閣臣應該走的道路,像唐泛這樣反而從翰林院跑到順天府做事,在有些人看來是犯傻,是自降格調,因為只有那些沒法進翰林院的進士,才需要外調為官,從地方官熬起。

但如果唐泛很在意這些,當初他也就不會答應潘賓的請求,來到順天府當推官了。

有些事,總還是要有人來做,沒有接觸過實務,怎能了解這個國家,將來又談何治理國家?

大明建立之初,朝中重臣大半都出自國子監,而非科舉,那才真正個個都是做實事的人才,只不過隨著科舉制度逐漸成熟,國子監逐漸沒落,這才有了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潛規則。

所以不管別人如何替他可惜,唐泛也只是置之一笑,照樣每天兩點一線,上班下班。

但唐大人有個煩惱。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要給他做媒,最近尤甚。

唐泛進士出身,入翰林院,年少有為,前途無量,只要他自己腦筋不犯抽,就算將來做不成宰輔,這樣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當個三品侍郎總是沒問題的,從私生活上來說,雖說他沒車沒房,但外表出色,父母雙亡,如果嫁給他,以後就不必擔心婆媳問題引發內宅不和,簡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的好郎君和好女婿。

雖說明朝不興榜下捉婿,但以唐泛如此優秀的綜合條件,打從三年前他中了進士的那天起,就有無數媒婆上門做媒,其中不乏朝廷重臣,翰林清貴,勛臣世家。

後來唐泛正式成為丘濬的關門弟子,丘濬意欲將小女兒許配給他,成就一段佳話,唐泛也答應下來了,還特意請來已經嫁往外地的親姐過來幫忙操持,可惜丘家千金沒有福氣,及笄之後沒幾天就急病死了,當時兩家才剛訂親沒多久,媒人們當然也不好表現得太急切,立馬就上門去給唐大人找下一家,結果這事就此耽擱下來。

不過最近興許是家中有適齡待嫁的女兒日益增多,又或者是武侯府命案令唐泛小有名氣,讓大家再一次想起了這位炙手可熱的女婿人選的緣故,柳葉胡同這邊又不時有冰人上門做媒,唐大人不勝其擾,只好盡量往外跑,幸好他白天要去衙門點卯,白天也沒多少時間留在家裏,這才避免了被聚眾騷擾的可能性。

但是避得了外人,避不了鄰居,這一日唐泛從衙門回家,就瞧見隔壁李家的人等在他的門口,那人卻不是常見的阿夏,而是在李家的管家,老李。

老李看見他,笑呵呵地迎上來,作揖行禮:“唐大人,您可回來了,讓我好等!”

唐泛:“喔?有事?”

老李忙道:“是是,我家主母想要擇日過來拜訪大人,不知大人何日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