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局面(第2/3頁)

郭正域點點頭道:“恩師所言極是,那換作恩師當如何看得?”

林延潮道:“吾會先想這句話是誰說的!是家人?是老師?是同窗?”

郭正域聞言略有所思。

林延潮道:“當然這是取巧,吾人品正直,處事能心安,吾能知之,但外人不知怎麽辦?那吾當先事親,只要外人看吾事父母孝,待兄弟悌,於子女慈,則外人看來則知吾修身有成!”

“同樣外人不知我齊家如何?那吾當如何?吾當報效於朝廷,善待於鄉鄰,待到衣錦還鄉之時,就是光宗耀祖!家不和不能萬事興,如此就是外人眼底的齊家了。”

郭正域油然道:“學生明白了!恩師所言就是修身之事放在齊家來辦,齊家之事放在治國來辦!”

“而在治國之事,就在要在天下來辦!我輩動則言變法之利,但別人覺得你危言聳聽,要有異心,要謀權,要營私!在他們眼底你就是王安石,是大奸臣,他們是司馬光,是大忠臣!以家國視家國之事當然是鼠目寸光。”

林延潮點點頭道:“正是如此。當年張江陵離京時有言,我大明的弊病在於吏治,在於宗室,在於邊患。他指出來了,為何沒有人去思變?他之後,卻為何人亡政息?”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當年漢武帝為何要罷百家而尊儒,因為匈奴有南侵之意,百越窺視在側,他要行以王霸之道,建萬世之功!”

說到這裏,蓬萊閣下,大浪卷來,橫掃礁石。滔滔之聲和著林延潮的字字鏗鏘,回蕩在蓬萊閣內。

林延潮一手負手,一手指著眼前道:“當你站到家國之地來看,吏治宗室邊患不知從何下手,但從天下來看時,咱們這吏治之弊,宗室之弊,邊患之弊就一目了然了。所以要治國,必先謀天下!這也是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正在林延潮與郭正域說話之時,閣下有人稟告道:“啟稟經略,藩台,山東巡撫孫鑛率文武官員求見!”

林延潮微微訝異,朝南看去但見幾十名文武官員恭敬地立在蓬萊閣下!

“哦?山東巡撫不在濟南坐鎮,來登州作什麽?”

郭正域道:“既然學生知道經略要坐船來登州,那麽撫台也必是了然。肯定是算準了日子,星夜前來。”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從一旁武官的手裏接過官員手本掃了一眼,然後道:“除了孫鑛,其余人等一概不見!”

“諾!”

片刻後,一名五十有許的官員來至蓬萊閣。

孫鑛面貌與他的兄長前吏部尚書孫鑨有幾分相似,在朝中也是赫赫有名的直臣。

他在朝中本居左僉都禦史,因兄長孫鑨擔任吏部尚書後,按規矩兄弟二人不能同時在京為官,必須有一人引避,所以孫鑛出京為山東巡撫。

孫鑛進閣樓後,郭正域立即起身。對方朝林延潮見禮後,林延潮指著郭正域上首的椅子道:“中丞請坐!”

孫鑛稱謝後坐下,林延潮笑道:“本官今日初到山東,久仰蓬萊閣美景,登此一觀,著實是名不虛傳啊!只是當年秦王知道若知海市之景,不過是虛幻,不知會不會後悔聽信方士之言。”

孫鑛,郭正域聞言都是附和笑了笑。

郭正域笑著道:“經略若喜歡這蓬萊之景,不妨將行轅設立在此,如此我們山東地方的官員也好時常向經略請教。”

林延潮點點頭道:“吾正有此意。”

孫鑛臉色微微一變,然後道:“下官知經略從海上至登州,故而這一次星夜前來,向經略請教破倭大計!”

林延潮道:“中丞兄有心了。”

“不敢當,碧蹄之役後,東師糧草不濟,兵退四百余裏,而山東實處備倭第一線,一旦朝鮮有失,山東必將首當其沖,吾身為山東巡撫不免憂心忡忡啊。”

“以孫某計,當此之時,需以雄兵猛將破敵,驅除倭寇於八道之外,使其再也不敢西顧!如此朝鮮方能安定,朝鮮安定自當山東,遼東,閩,浙諸省也可安定。”

林延潮聞言道:“中丞此言有理,但是破敵也要糧草充足才是,眼下運輸海漕的糧船還未抵至蓬萊,我等必須稍安勿躁。”

孫鑛道:“經略大人謀慮周全,此乃下官所不能及的。下官近來從京師聽得一則傳言,說經略大人這一次有議和封貢之意,不知是真是假?”

林延潮雙眼一眯問道:“此乃朝廷大計,吾也要奉聖意而行,不敢專斷。中丞的意思是不封貢不議和嗎?”

孫鑛道:“正是如此,經略有所不知,倭情狡詐,常有背信棄義之事,當年寧波之亂的教訓早就有之。對於這樣海外蠻夷,豈能可為本朝藩邦?就算要議和,下官也以為夫禦敵之策,當以戰守為主,羈縻為次,決不可以羈縻而忘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