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8章 得天獨厚的美洲(第2/2頁)

之所以設計標準這麽低,人家也是有願意的,因為這條運河設計就是用來運行小型內河船只的,尤其是內河駁船,這些內河船只吃水淺的很。

另外更重要的就是成本了,縱然具體的施工是由美洲勞務公司負責,費用低廉,但是再怎麽樣也是要成本啊,其他不說,光光是招募勞工的成本就不低。

因此為了降低成本,所以才設計了這麽低的標準。

不過就算是設計標準低,但只要能夠通航小噸位的船只也就足夠了,只要能夠通航那些幾十噸的內河駁船,其實對於目前航運能力發達的大唐帝國而言,和一條能夠通航數千噸大船的航道也沒太大大區別了。

其實這條運河,也是美洲事務衙門方面在無法獲得建造鐵路的前提下,用來代替鐵路的產物。

如果能夠建造鐵路的話,美洲事務衙門根本就不用搞什麽運輸,直接修鐵路就行了。

但是奈何,受到進出口限制,美洲這地方還不能修鐵路,只能是使用蒸汽船只。

哪怕是這些蒸汽船只依舊限制重重,整個美洲地區,其實只有一共十三家航運公司獲得了運營蒸汽船只的權限,其他機構和個人是不能使用這些蒸汽船只的。

但是總算是能夠使用蒸汽機船只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要不然的話,很多內陸地區種植出來的農作物根本就無法運輸過來!

他們計算過,如果是有一條運河,並使用蒸汽機運輸的話,其運輸成本將會比現在使用馬車運輸貨物便宜十倍以上。

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大湖區域以及新南河區域,將會需求大量的內河船只。

運河上使用的小噸位駁船,他們是沒指望的了。

運河駁船看似只有幾十噸,但其實技術含量很高,都是使用大功率蒸汽機的船只,要不然無法拉動這麽多的貨物,而整齊船只,這些是本土造船廠的自留地,他們這些海外領地的造船廠不能建造。

他們沒有設備,也無法購入蒸汽機,甚至連造船用鋼鐵都得不到。

但是,內河駁船,其實是有兩種船只組成的,一種是拖著一大堆無動力駁船前進的船頭,然後還有一大堆無動力的駁船,這種小噸位的駁船,本來就是他們新南造船廠的特長。

木制的小噸位無動力駁船,沒啥技術難度,成本也不高,可以。

此外他們還準備進軍五大湖船只。

五大湖的開發,已經成為了近在咫尺的時,他們新南造船廠也是不敢落後。

從這運河,從當地的發展來看,可以說美洲地區哪怕是受到了諸多的限制,但是他們的發展依舊要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

哪怕是靠著傳統的手工工業,他們也是發展迅速!

畢竟當地的自然資源實在是太過優渥,不管是農業還是傳統手工業之類的,都不用官府去推動,民間自發隨便搞一搞就能夠很成功了。

這種對比,可以說是讓其他地方的海外領地很受傷。

尤其是在非洲地區,依靠著一個內洛地區的金礦,他們才是獲得了一點局部本土化的機會,但是即便是這樣,帝國高層也只是把這裏定為純粹的黃金產地而已。

可沒有說在這裏大規模發展工業的想法。

這種情況下的,隔壁的南非平原就依舊只能憋屈的發展農業,順便依靠海上貿易了,但是這種困難也只是相對而已。

其實大唐帝國在海外占據的海外領地,並且有比較多人移民的地方。

拋開了近在家門口南洋諸島外。

在印度和非洲以及美洲地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戰略要地,比如說摩洛哥休達、波斯灣的霍爾木茲、馬六甲、檀香島、火地島、錫蘭島等。

第二種則是簡單的補給港口,這一類就多了,基本上很多地方的沿海港口都是被大唐所占據的,但是對於這些地方,大唐人一般也只是搞一搞補給而已,基本不會大規模進行移民開發。

第三種嘛,則是自然條件比較優渥的殖民地了,包括美洲、南非平原、印度戈河州等地。

如今讓大唐大規模開發移民的,也就只有南非平原、印度戈河州以及美洲這幾個地方而已,這些地方的條件其實都不錯的。

甚至比本土的很多地方都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