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進攻托勒敏,1917年(第3/25頁)

天亮不久,符騰堡山地營冒著大雨出發了。雨水大大降低了能見度。斯普羅瑟軍團參謀部匆匆趕路,我率領部隊緊隨其後,沿亂石坡而下向伊松佐進軍。一下山,我們便跟隨巴戈利亞近衛步兵團沿伊松佐河陡峭的河岸繼續向上行軍。

幾發炮彈落在我們隊伍兩側,所幸沒有造成任何傷亡。快到前線時,我們停了下來。大家早已凍僵,浸濕的衣服貼在身體上讓我們叫苦連連。每個人都盼望著能夠準時開戰,時間卻仿佛停滯了。

距離進攻只剩下15分鐘,我們的炮火變得更加猛烈。我們面前幾百碼處,整個敵軍陣地都籠罩在蒸騰的水汽和灰色濃煙中。天色陰沉,雲層低低的壓在赫夫尼克和科洛夫拉特山脊上。

臨近上午8點,我門前方的突擊小隊離開陣地,向敵軍方向沖去。戰火紛亂,敵軍沒有及時發現他們,沒有做任何抵抗便將陣地拱手相讓。我們以這些新奪取的陣地為依托,做好了全面進攻的準備。

上午8點整,我軍炮兵及迫擊炮火力繼續猛擊敵軍陣地。位於我們前方的近衛團準備進攻。我們緊隨其右翼,向敵軍右側發起攻擊,並成功奪取聖丹尼爾附近陣地。在重炮下幸存的敵軍從廢墟中爬出來,急忙高舉雙手向我們走來,一臉恐慌。我們加速向前,欲橫穿我們與赫夫尼克北坡之間的寬闊平原。盡管赫夫尼克東側敵軍不時向我們射擊,迫使我們停下來,但我軍一邊還擊一邊向前沖,穿越了開闊地。

近衛團向赫夫尼克東坡移動,而我們的目標則是斯普羅瑟少校行進的東北坡方向。斯普羅瑟少校和參謀匆匆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戰士們背著沉重的背包、機槍和彈藥,行軍速度十分緩慢。

到達179高地附近後,赫夫尼克山坡上茂密的樹林擋住了我軍左翼部隊,因此,我軍左翼部隊並未受到敵軍高地上的火力襲擊。

我的部隊全部到達這片山坡後,斯普羅瑟少校命令分隊沿山坡上的小路向福尼前進,擔任符騰堡山地營在赫夫尼克北坡的前哨部隊。技術軍士賽特澤率領1連擔當營裏的尖兵。其他分隊緊隨其後,彼此之間保持150碼的間距。行軍序列如下:第1機槍連某排、分隊參謀、1連、2連以及第1機槍連其余各排。我和我的新副官施特萊切中尉在幾碼以外緊隨尖兵部隊。

我們一路踏著狹窄、灌木叢生的小路前進,種種跡象表明敵人未曾發現過這條小路。小路兩側坡陡叢深。雖然已是深秋,枝頭還掛滿樹葉。在如此茂密的灌木叢中穿越,能見度不過數碼,我們偶爾才能瞥見外面的山谷。幾條溪流直下伊松佐河。山谷中、近衛團所在後方,隱約傳來德軍炸彈爆炸的聲音。我們面前的山坡卻安靜異常,不過我們做好了隨時和敵人大幹一場的準備。我軍炮兵沒能抵達山林陣地,無法為我們提供任何支援,我們只能靠自己了。

尖兵部隊小心翼翼地行進著,不時停下來,仔細判別林中傳來的聲響,確認安全後再繼續前行。即便如此,還是沒能躲過敵軍的伏擊。當我們行進到824高地以東1000碼處時,不遠處的敵軍突然用機槍向我們掃射。我接到報告:前方堅固的鐵絲網陣地中發現敵人,尖兵連5人負傷。

在我看來,若沒有炮兵火力支援,想在密林陡坡小路兩側發起進攻,穿過障礙重重的敵軍堅固陣地毫無勝算,或者至少需要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因此,我打算到別處碰碰運氣。

沒有負傷的先頭部隊還在與敵軍纏鬥,我又任命1連中另一支隊伍為先頭部隊,命令他們沿敵軍陣地前200碼處的碎石溝,翻越山坡向南行進,從左翼和上方包圍敵人。我向斯普羅瑟少校報告了我的作戰計劃。

往上攀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和施特萊切中尉跟在尖兵部隊後40碼處。重機槍組扛著機槍部件緊緊跟在我們身後。

就在這時,一塊重達100磅的巨石從我們頭頂滾落。碎石溝只有10英尺寬,我們無法躲閃,更無處藏身。真是命懸一線,任何人被它撞到,都會粉身碎骨,我們都緊緊地貼著碎石溝左壁。這塊巨石在我們中間來回滾動,直奔山下而去,並未傷及我們一絲一毫。

所幸的是,原來巨石墜落並非意軍所為,而是先頭部隊不慎觸動的。

我們繼續向坡上行進了很長一段距離,又一塊巨石滾落,碾在我的右靴上,把鞋帶都扯掉了,腳傷得不輕。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我不得不忍受著劇痛,在兩個士兵的攙扶下繼續前行。

我們終於把陡峭的碎石溝甩在了身後。大雨瓢潑而下,我們全身都濕透了。部隊繼續在密集的灌木叢中穿行,隨時觀察著各個方向的情況。

我們面前,森林逐漸稀疏起來。從地圖上看,我們正在824高地以東半英裏處。我們小心翼翼地向森林邊緣推進,在那裏發現了一條向東側山下延伸的隱蔽小道。小道另一頭,是一道道布滿鐵絲網的陣地,陣地向上蜿蜒,直至萊伊澤峰。這塊陣地看起來無人防守,德軍的炮火也未曾光顧這裏。我於是決定:重機槍進行短暫的射擊,森林邊緣的左翼部隊隨後發起突襲。眼下的情形不禁讓我想起1917年8月12日至19日的科什納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