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進攻托勒敏,1917年(第2/25頁)

但這份平靜並沒有維持很久。意軍炮兵立刻向我們轟炸,強勁的火力將碎石震落,炮彈轟隆作響,直奔伊松佐河而去。休息又成了奢望。我們懷疑敵軍已經知道了我們的集結地點,調整了他們的炮擊區域。一旦這個陡峭的山坡遭到敵人的猛烈炮擊,後果不堪設想。

炮火持續了幾分鐘後平息下來,15分鐘後,又在另一處陣地響起。我們終於可以享受一段平靜的時光。

意軍炮兵火力集中到了伊松佐山谷。整個白天,我們目睹了意軍大口徑火炮的巨大威力,它們將托勒敏附近的軍用設施和道路炸得面目全非。相比之下,我們的炮兵只能偶爾開幾炮。大家將身家性命托付於我,當前的情形自然讓我憂心忡忡。真是度日如年。

只須沿著隱蔽的小路向陣地西側走上幾步,敵軍山谷中的前線陣地便一覽無余。這條防線——從托勒敏以西1.5英裏處敵軍前線穿過伊松佐河,繼而在聖丹尼爾以東沿伊松佐河向南到達沃爾茲察克最東端——看上去十分牢固,鐵絲網障礙更是堅不可摧。霧暗雲深,我們無法觀察到敵軍的其他陣地。

意軍的第二條防線應該是從托勒敏西北方向6英裏處的塞利琴地區橫穿伊松佐河,繼而向南跨越赫夫尼克高地向耶日延伸。意軍的第三條防線,也是最牢固的防線,建立在伊松佐河以南的高地上,由馬塔傑爾(1641)、莫茲裏(1356)、葛洛畢、庫克(1243)、1192高地以及1114高地連接而成,並向卡拉布紮羅西南方急轉,直奔胡姆山而去。我們是從航拍照片中獲悉這些情報的。在兩條防線間,據說還有些孤立的堅固要塞。

第14集團軍部署如下:

克勞斯軍團(下轄第22帝國皇家步兵師、雪絨花師、第55帝國皇家步兵師及德國獵兵師)在弗裏茲集結待命,部隊欲越過薩迦攻擊斯托爾。

施泰因軍團(下轄第12步兵師、阿爾卑斯山地部隊以及第117步兵師)駐紮在托勒敏以南的橋頭堡陣地,為此次戰役的主攻部隊。第12步兵師沿伊松佐河兩岸山谷向卡夫銳特突襲。阿爾卑斯山地部隊負責占領伊松佐南部高地陣地,其中1114高地、庫克以及馬塔傑爾為主攻目標。

貝雷爾軍團(下轄第200步兵師及第26步兵師)與施泰因軍團南部相連,主攻奇維達萊和聖馬蒂諾的部隊。

斯科蒂軍團(下轄第1帝國皇家步兵師及第5步兵師)在戰線最南部,主攻耶日南部,進而奪取葛羅伯卡克及胡姆山。

阿爾卑斯山地部隊巴戈利亞近衛步兵團及第1獵兵團接替奧地利軍,掌管伊松佐以北的橋頭堡前線陣地。

近衛步兵團主要負責攻打通往葛洛畢、路易科、科法克、赫夫尼克、1114高地以及科洛夫拉特山脊的道路。

第1獵兵團將從東南方向攻打沃爾茲察克西側高地、732高地以及1114高地。

符騰堡山地營負責掩護近衛步兵團右翼,壓制福尼附近的炮兵火力,並隨近衛步兵團向馬塔傑爾轉移。

臨近10月23日夜晚,天氣變得陰雨朦朧。天一黑,馱馬將糧食送到了集結地區。大家飽餐一頓後回到散兵坑休息,為接下來幾天的戰鬥養精蓄銳。午夜過後,一場大雨不期而至,我們不得不躲進單人雨棚避雨。真是天賜良機!

戰地觀察

向托勒敏的行軍以及一系列的作戰準備使部隊備受煎熬。部隊夜行時常伴有瓢潑大雨,經過數天緊張的行軍,我們終於翻越了卡拉萬克山,僅直線距離就達到了63英裏。為了躲避敵軍的空中偵察,我們白天都蜷縮在掩體中。部隊糧食匱乏、品種單一。盡管如此,我軍士氣仍舊高漲。參戰三年來,我們的部隊已經學會了如何苦中作樂。

10月22日至23日向集結地行軍的過程中,機槍連和山地連被迫親自背運彈藥。科什納山之戰表明,彈藥補給在山地戰中困難重重。

為了應付敵軍對我軍集結地的火力攻擊,我們在夜間修築戰壕,並在黎明前認真偽裝了陣地。

白天集結無法得到供給,我們直到天黑才能吃上口熱飯。

進攻第一天:赫夫尼克和1114高地

1917年10月24日淩晨2點,我軍沉默許久的炮兵終於開火了。在這個漆黑的雨夜,1000門大炮同時向托勒敏兩側齊射。炮彈擊中敵軍陣地,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回響。這樣的場面讓我們激動不已。

意軍的探照燈無力穿透密集的雨水,托勒敏附近預期的敵軍阻擊火力也並未出現,只有零星幾個敵軍炮兵回應了我軍的炮火。這讓我們放了心,大家半睡半醒地回到掩體,靜靜聽著我們的炮火慢慢平息。

破曉時分,我軍的炮兵增強了火力。密集的火力將聖丹尼爾以南的敵軍陣地炸得粉碎,陣地在炮彈爆炸引起的煙霧中時隱時現。我們的炮兵和迫擊炮火力越發猛烈。相比之下,敵軍的反擊卻顯得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