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元首自殺(第4/5頁)

地下避彈所的下層房間都已經清掃幹凈,京斯謝和另外2名黨衛軍軍官站在走廊裏,他們要保持元首最後時刻的平靜。突然,一個叫喊聲打破了此時的平靜,這個人就是戈培爾的老婆,她強烈請求去見希特勒。當門被打開時,她推開了京斯謝闖了進去,可是希特勒還是把她打發走了,似乎沒有人聽到希特勒自殺的槍聲。

下午3點15分,戈培爾、鮑曼、京斯謝和艾克斯曼跟著希特勒的男仆走進了臥室,其他人只能越過他們的肩膀窺視,門最後還是被關上了。士兵們用國防軍毛毯裹著希特勒的屍體,擡出了走廊,沿著樓梯來到了總理府的花園。愛娃的屍體被放在了希特勒屍體的旁邊,離出口處不遠。隨後有人將兩具屍體澆上了汽油,戈培爾、鮑曼、克萊勃斯和布格多夫對元首進行了最後的致敬。兩具屍體就這樣燃燒起來,在場的軍官們向他們行了希特勒式的敬禮。一名黨衛軍警衛從側門看到了這一幕,他迅速跑到避彈所,向所有的警衛說道:“元首火化了,你們不去看一看嗎?”

拍攝於戰後的照片,幾個盟軍軍官站在一個土坑前,據說希特勒的屍體就是在這個坑中進行焚燒的。

當元首的屍體還在花園裏燃燒的時候,地下避彈所內所有的人都開始覺得自己不會被蘇聯紅軍殺死,有些人則開始酗酒。此時的鮑曼卻把心思放在了新一屆德國政府的組建上。他首先向鄧尼茨發了一封電報,而現在的鄧尼茨正在基爾附近的普倫指揮所裏。電報告知鄧尼茨,他將接任德國元首一職,應該根據戰局的形勢,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鮑曼並沒有告訴他希特勒已經死了,如果沒有希特勒,鄧尼茨將沒有任何權力可言。可是讓鮑曼沒想到的是,希姆萊同鄧尼茨在一起,鄧尼茨沒有拘捕他,而鮑曼必須加入新一屆的納粹政府,這樣他才能同希姆萊對抗。但此前,戈培爾、克萊勃斯和布格多夫都決定留在柏林一起自殺。

當然,在柏林還有一些並不希望自殺的人,巴塞和他率領的第9集團軍此時正從柏林南部的森林突圍。大約有2.5萬名士兵和平民穿過了封鎖線,雖然疲憊不堪,但是他們仍逼迫自己繼續前進。

魏德林來到了地下避彈所,受到了戈培爾、鮑曼和克萊勃斯的迎接。他們告訴他元首和愛娃自殺的消息,而且兩個人的屍體早已被火化,埋在了花園的一個彈坑內。魏德林被迫發誓,不泄露這個秘密。接下來,德軍將在晚上與蘇軍達成停火協議,克萊勃斯將會告知蘇軍指揮官,最後轉達給克裏姆林宮。隨後,魏德林給指揮部的雷費爾打了電話,但是沒有告訴他這裏發生的事,只是要求大量的參謀人員立即與他會合,包括參謀長杜溫上校。

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步兵手持PPS-43型7.62毫米沖鋒槍與德軍展開巷戰

與此同時,柏林城內的蘇軍仍然利用重型火炮對國會大廈進行攻擊。所有的軍官都希望自己的士兵能夠第一個沖進國會大廈,將第3突擊集團軍的紅旗插在國會大廈上,因為這將使自己永載蘇聯的史冊。

為了給斯大林一份大禮,涅烏斯特羅耶夫營成立了一個紅旗方隊,所有的成員都經過政治部精挑細選,由共青團員組成。其中,車臣、蒙古、韃靼族人都被排除在外,因為“民族英雄”的稱號絕對不能授予那些流亡民族的人。

師長沙季洛夫將軍盲目的樂觀主義情緒造成了方面軍指揮部的錯覺,他們以為國會大廈已經被占領,早早地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莫斯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將紅旗插上樓頂。

下午6點,第150步兵師的3個團在坦克的掩護下,對國會大廈發起了猛烈攻擊。可是步兵們發現,大廈所有的門窗都用磚頭堵死了,他們只好借助重型火炮炸開了一個缺口,終於沖進了大廳。這時,德軍從樓上的陽台往下投擲反坦克手雷。蘇軍傷亡慘重,但是他們將沖鋒槍和手榴彈配合使用,從欄杆後面開火,沿著樓梯慢慢向上前進。德軍的守軍由黨衛軍海軍士兵和希特勒青年團組成,他們有的撤進了地下室,有的沿走廊向後撤退。反坦克手雷讓許多房間著了火,到處充滿了濃煙。

但是,這終究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晚上10點50分,蘇軍成功地沖進了國會大廈,紅旗最終飄揚在國會大廈的頂樓上。當然,這種說法要謹慎對待,因為蘇聯一直宣傳國會大廈是在5月1日被占領的。不管準確的時間到底是何時,後來蘇聯官方都承認,這場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晚。當蘇軍向樓上沖鋒時,地下室的德軍就從後面拖住他們。那天晚上,柏林的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煙塵,幾乎讓人無法呼吸,不時傳來建築物倒塌的聲音。探照燈四處晃著,在夜空中尋找可能漏網的德軍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