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最後的突圍

1945年5月,柏林街頭徹底燒毀的蘇軍T-34/85中型坦克。蘇軍有大約800輛坦克在柏林城內被德軍的反坦克火箭筒摧毀。

時間:1945年4月28日

地點:帝國國會大廈

人物:下士伊裏奇

部隊:蘇軍第150步兵師

前方部隊拿下了莫阿密得監獄,這讓我們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向帝國國會大廈挺進。我們與施普雷河上的莫爾特克橋之間有800米的距離,讓我們欣喜的是再有不到1000米就可以到達帝國國會大廈。然而,這之間的路可並不是那麽好走,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街道和房屋戰。所有路障附近都埋有地雷,四周的石頭和水泥建築物都變成了德軍的掩體,要消滅他們是非常的困難。

什莫寧同志是我們最敬愛、最佩服的連長,就在剛剛結束的攻堅戰中,面對敵人的碉堡,他毫不畏懼地大聲鼓勵著他的士兵:“跟我上!”他對部下說完這句話後,就第一個沖向了建築物。然而,他才剛剛打出幾發子彈,後方發射的炮彈就擊中了他前面的那堵墻,房屋瞬間倒塌,這位年輕英勇的連長也被埋在了瓦礫之下。

我們使用152毫米和203毫米重型榴彈炮摧毀了一個又一個碉堡,只有這樣,我們的攻擊小隊才能快速前進,可地鐵隧道卻讓我們十分頭疼。在柏林廣闊的城區內有1000多個這樣的地鐵隧道掩體,每當進入到平民的防空洞時,我們都格外小心,我們總是感覺德軍士兵正在裏面進行著伏擊,所以我們封鎖占領了每一個防空洞,即使平民探出頭來都有被槍殺的危險。

“快看,國會大廈就在前面!”前面的突擊兵興奮地大聲喊道,我們被他們的聲音吸引過去。當我們離得越來越近時,濃煙漸漸散去,國會大廈的輪廓隱約可見。此刻,我們清楚,不能有絲毫馬虎和松懈。在偉大領袖斯大林同志的眼裏,這座建築是柏林的象征。在把紅旗插上去之前,我們還會有更多的犧牲。

當然我們知道友軍的第171步兵師也在附近,也摩拳擦掌地想要第一個占領這裏,取悅斯大林同志,以便在“五一”慶典上可以向莫斯科宣布這一好消息。也許我們和友軍部隊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德軍在橋的兩頭都設置了障礙,並且鋪設了地雷,還用帶刺的鐵絲網加以防護,橋的兩側有重型機槍和火炮掩護。我們等待命令準備隨時發起進攻,可是剛過6點,前面就傳來了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沒想到的是德軍開始炸橋了。當所有濃煙和灰塵散盡的時候,我們驚異地發現這次爆破似乎不是太成功,炸藥雖然爆炸了,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橋上通過。

隨著攻擊命令的下達,我們在炮火的掩護下一口氣沖到了橋頭前的空地,成功地在德國人設置的障礙後面隱蔽起來。我們的火炮小組已經就位,以近距離炮擊摧毀了德軍的火炮陣地。隨後,我們的先頭步兵沖過了橋,一路激戰,直接沖進了克龍普林茲菲和莫爾特克大街的建築物,我們和友軍部隊成功渡河,前面就是我們下一個目標——帝國國會大廈。

“多方起義”

克萊勃斯與蘇軍談判的同時,德軍的軍官們也都焦急地等待著談判的結果。不過,就在那天早上,蘇軍又恢復了對德軍的新一輪炮擊。談判的結果不言而喻了,克萊勃斯將軍沒能達成停火協議。蘇軍的指揮官要求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戈培爾拒絕了。隨後,蘇軍第3突擊集團軍、第5突擊集團軍、第8近衛集團軍大量的火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對柏林城的建築物進行了轟炸,本已滿目瘡夷的城市再次受到打擊。

蘇軍對帝國總理府的打擊讓蒙克擔心蘇軍會進入城市地鐵隧道,從而繞到帝國總理府後面。為此,克魯肯貝格派遣了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的工兵,通過城市地鐵去往波茨坦廣場。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命令引發了整個戰場中的最具爭議的事件——蘭德韋爾運河下的城區鐵路隧道被炸毀了。

黨衛軍的工兵經常使用破壞戰術,他們將一圈炸藥捆在建築頂上將其炸毀。這是使用少量炸藥就能炸毀堅固建築唯一有效的方法。對於爆炸發生的時間,人們的說法各不相同,5月2日早晨這個說法可能最為準確。然而,爆炸的時間比計劃推遲了很久,這可能是因為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在執行任務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這次爆炸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使大水湧入城區,導致25千米範圍內的鐵路和地鐵隧道發生洪災,傷亡大約為1.5萬人。有的柏林人認為,新德國當局將這些死者的屍體用車運到了安哈爾特車站旁的小型運河港口,用碎石掩埋了。而另一種保守的說法認為,死者大概只有100人,因為盡管隧道內有數萬平民和裝滿傷員的地鐵車廂,但是水往不同方向流,水位上升得並沒有那麽快。水位上升的時候,婦女和兒童沿著黑暗的隧道向外跑,而許多地方的水深不到1.5米,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從裏面撤離出來。況且發現的大量屍體可能是早已死在地下的士兵或平民的,洪水將他們的屍體沖走了,更沒有人研究他們的死因。其中一些死者是黨衛軍的士兵,格魯斯漢堡大街的公墓中可能就有他們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