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柏林巷戰(第3/4頁)

崔可夫和卡圖科夫命令部隊向安哈爾特車站前進。朱可夫與科涅夫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崔可夫的軍長格羅斯曼調侃道:“現在,我們面前最大的障礙不是德軍,而是我們的友軍。我已命令用廢棄的坦克來阻擋友軍到達帝國國會大廈。現在沒有比聽到友軍的勝利更讓我們感到沮喪的了。”崔可夫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讓自己的左翼部隊開到了第3近衛坦克集團軍的前面,將後者調離帝國國會大廈。可是他也沒有向雷巴爾科通告此事,很多士兵因此成了第1方面軍炮火下的冤魂。

4月26日淩晨,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被大量的火箭彈爆炸聲驚醒。他清楚地知道這是蘇軍的“喀秋莎”火箭炮在射擊。很顯然,他的指揮部已經在射程範圍之內了,現在要做的就是馬上轉移指揮部。他希望將指揮部轉移到柏林的本德勒區,德國陸軍指揮部以前就設在這裏,而且防空設施非常完備。在本德勒區的地下深處,魏德林的參謀們完全不知道此時外面究竟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只能靠喝咖啡和吸煙提神。好在這裏有發電機,照明還是很充足的,只是空氣非常潮濕,讓人不舒服。各戰區都在向他們這裏發來請求支援的電報,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派往前線的增援部隊了。

當天晚上,魏德林向希特勒匯報了撤退計劃:首先,希特勒的警衛隊向西突圍,與維斯瓦河集團軍殘部會合。先頭部隊由40輛坦克組成,元首警衛隊跟在後面,斷後的是1個加強師,突圍行動於4月28日晚開始實行。魏德林的計劃非常周密,但希特勒搖了搖頭說:“你的計劃非常完美,但是我不想在森林裏打遊擊,我要留在柏林,與帝國共存亡。你還是繼續防禦任務吧。”顯然,魏德林進行的努力全部成為了泡影,“柏林與德國同在”的標語恰恰說明了現在的一切,現在的德國大概也就只剩下柏林了。

蘇軍一進駐柏林就建立了臨時政府。現在,一些重要的機構已經開始重新運作了。朱可夫任命別爾紮林擔任柏林指揮官,這位第5突擊集團軍的司令很有一手。但是朱可夫並不知道貝利亞早已經讓“鋤奸團”負責管理柏林的平民事務。從18世紀開始,紅軍有個傳統,攻入城市的第1支部隊,其指揮官將擔任這個城市的“市長”。崔可夫對此極為不滿,但是他沒有任何辦法。

格羅斯曼這樣描述別爾紮林:“身材肥胖,褐色的眼睛,頭發花白,機智鎮定。”當天,他召見了所有的柏林要員,有市長,水電、下水道、地鐵、天然氣、環城高速鐵路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和各個工廠廠長。所有這些人都接受了新的職務,地區企業負責人成了國家的要員,副主管變成了主管。別爾紮林讓市長組織一隊人清掃破敗的街區,而市長的話讓他感到震驚,因為他建議給這些人報酬。德軍曾經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蘇聯的勞工,德軍曾經給過什麽報酬嗎?這個要求完全就是多余的!

4月27日,也就是第2天,蘇軍集合了2000名德國婦女,把她們趕到了騰珀爾霍夫機場,讓她們清理跑道上遺留的殘骸,因為蘇軍航空兵希望在24小時內使用該機場,作為空軍基地。

德軍向柏林市中心撤退的時候,雙方又展開了遭遇戰。德國人用反坦克火箭筒消滅一輛蘇軍坦克,蘇軍就會利用“喀秋莎”火箭炮進行報復。後來蘇軍俘虜了一小隊黨衛軍的法國志願擲彈兵。法國志願兵稱自己是德國人抓來的勞工,最後又強征入伍。蘇軍相信了他們的話,那時蘇軍還不認識黨衛軍的紋身標志。4月28日,克萊勃斯將軍開始效仿他們的元首,欺騙下屬部隊。他仍然鼓吹美國人會在短時間內來到柏林,那時的局勢便會好轉。

蘇軍炮兵正在為“喀秋莎”火箭炮裝填火箭彈

當克魯肯伯格聽說黨衛軍第503重型坦克營的8輛“虎王”式重型坦克將歸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指揮時,頓時信心大增,其他增援力量還有拉脫維亞的一小隊志願者。

克魯肯伯格的指揮所設在施塔特米托地鐵站的一節車廂裏。這裏既沒有電燈也沒有電話,他們搶劫了柏林廣場的一家雜貨店才有了補給品。他們從臨時軍火庫找到了大量的反坦克手雷,現在還能同蘇軍對抗,但是他們缺少重型武器。在使用反坦克手雷時,不僅能發揮它本來的反坦克效用,還可以與蘇軍步兵展開近戰。在柏林的防禦區內,阿德隆旅館地下室的救護站接待了很多的德軍傷員。而黨衛軍傷員被送到了帝國總理府地下室的一處救護站,那裏有近500名傷員。

1945年5月,柏林街頭的蘇軍JS-2“斯大林”式重型坦克殘骸,由於彈藥殉爆,導致炮塔被炸飛。蘇軍在柏林攻堅戰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