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維斯瓦河的集結(第3/5頁)

然而,盟軍並不知道,蘇軍在1944年10月就有了進攻維斯瓦河的計劃。更有消息稱,斯大林將在1月8日—10日開始進攻。斯大林特別想讓人知道,正是他的進攻使希特勒的阿登戰役破產,盟軍才得以脫險。丘吉爾更為關注的是斯大林對波蘭的控制,作為戰略要地,波蘭關系到蘇聯後方的安全。因此,蘇軍將消滅一切試圖反抗的勢力,無論他們是波蘭人還是德國人。

另一個促使斯大林提前出兵的原因是天氣。他覺得,一旦到了2月份,天氣開始轉暖,冰雪開始融化,大地必將變得泥濘,這並不利於坦克的作戰,這是丘吉爾不知道的。在與特德的交談中斯大林感慨良多,他得知,西方媒體報道,蘇聯軍中有一些特務、間諜,他們來自蘇聯周邊的國家,而且都配有電台,這將是蘇軍進攻維斯瓦河最大的障礙。然而,按照斯大林的計劃,這些威脅早已被蘇軍成功地消滅了。斯大林之所以對德國間諜過分誇大,是為了在占領華沙之後,可以堂而皇之地實行暴力統治。特德的到來正如斯大林所期望的那樣,相當及時。

從維斯瓦河攻勢發起之後,在短短24小時之內,蘇軍就迅速瓦解了德軍防線。其中T-34坦克功不可沒,它有著輕巧堅固的構造,面積寬大的履帶,特別適合在雪地與泥濘道路中前行,再加上技術過硬的機械師。朱可夫對他的坦克集團軍非常滿意,就像古薩科夫斯基在通往皮利察河的道路時說的那樣:“我們的坦克可比德國的火車還要快!”

希姆萊接替古德裏安

與蘇軍的全速推進相比,德軍的防禦組織得非常遲緩。1月15日下午,希特勒乘專列離開“鷹巢”返回柏林,3天以前,古德裏安就催促希特勒早點兒回來。此時,希特勒仍然堅決反對在東線投入大量兵力,一心撲在他的阿登反擊戰中。直到蘇軍在東線發起進攻,這才放棄西線回到了柏林。然而,希特勒又做了一個冒失的決定,在沒有與古德裏安商量的情況下,就下令將東普魯士集結的大軍調往支援維斯瓦河前線。這種長途跋涉的戰略機動,意味著這支具有強悍戰鬥力的隊伍至少有1周時間無法作戰。

因為守軍的數量與蘇軍相差懸殊,德軍在華沙的戰鬥絲毫沒有獲勝的希望。他們由4個警衛營和一隊工兵構成,最可笑的是其中1個營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聾啞人。蘇軍第47近衛坦克旅和第47集團軍兩面夾擊,使華沙的守軍完全與德軍第9集團軍的主力失去聯系。1月16日晚,哈爾佩將軍部下的軍官向陸軍最高司令部發出最後的警報,他們已經無法再堅守。古德裏安和作戰部主任博寧對當前的形勢做了分析,最後古德裏安簽發了命令,讓這個集團軍群自己行使作戰權。但是在戰鬥研討會上,古德裏安的副手溫克對華沙的戰局做了分析,當他說到要放棄華沙時,希特勒勃然大怒。他拿起電話通告華沙:“你們這幫叛徒,華沙必須守住,不能放棄!”希特勒怒吼著,可是沒等他說完,那邊的電話已經斷了。這件事讓希特勒非常不滿,幾天後他下達了一項命令,任何重大決策必須先由他批準才可以實施。

1945年1月的波蘭首都華沙,已經被德軍炸成了一片廢墟。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示意圖

至此,華沙徹底陷落。這讓希特勒和古德裏安之間顯得更加“敵對”,分歧不斷。古德裏安還在為希特勒調動“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耿耿於懷。當他得知希特勒將第6裝甲集團軍開往匈牙利,而不是最重要的維斯瓦河前線時,他無法壓住心中的怒火,開始與希特勒理論。然而希特勒並沒有接受他的話,因為在他的眼裏,華沙的失守比什麽都嚴重。

1月18日中午召開的例行會議上,希特勒當面怒斥古德裏安。而在博寧生日的當天晚上,古德裏安的下屬們都站在地圖旁邊,手舉葡萄酒進行慶祝。這時人事部副部長邁澤爾闖了進來,隨他而來的是兇神惡煞的衛兵。博寧、克裏斯滕中校和克內澤貝克中校都被抓走了。希特勒親自下令,將他們帶往阿爾布切街進行審訊。華沙的失守,在希特勒眼裏意味著背叛。哈爾佩將軍被解職,第9集團軍司令呂特維茨被撤職。專制的希特勒聽不下任何下屬的意見,在他看來,沒有什麽事比第三帝國占領國的首都失守更讓人痛恨,即使那裏已經面目全非,只剩下沒有任何堅守意義的殘骸——失守就是不行。

古德裏安多次為他的3個下屬求情,因為在他看來,華沙的失守自己才更應該負全責。然而這個舉動恰恰是希特勒願意看到的,他早就想整治一下這個“大膽”的下屬,於是在維斯瓦河前線戰事最重要的時刻,古德裏安接受審訊。而他的2名中校2周後獲釋,可是博寧卻一直被關在集中營直到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