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維斯瓦河的集結(第2/5頁)

1945年,蘇軍解放布拉格後,科涅夫(車上前座站立者)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熱烈歡迎。

1月12日淩晨,科涅夫率領他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從橋頭堡發起進攻,維斯瓦河戰役正式打響。科涅夫讓德軍戰俘走在前面,蹚過雷區,然後他們順利地占領了德軍前沿陣地。接下來,大量的火炮進行轟擊,炮火的密集程度讓人咋舌,幾乎是一次毀滅性打擊。德軍看似堅固的防線瞬間崩潰,士兵來不及反擊便紛紛投降。面對如此景象的後方德軍,將其形容為“火山爆發”,“遠遠看去好似天塌下來一樣”。有些被俘虜的士兵道出了當時的情景:在他們準備還擊的時候,無數炮彈從天而降,他們只能趴在戰壕裏,很多人被厚厚的土埋了起來,昏了過去。當他們醒過來的時候,將軍們早已逃往凱爾采鎮,不知所終。

蘇軍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第11近衛坦克軍第44近衛坦克旅的T-34∕85中型坦克正在渡河。

這時,蘇軍大批的T-34坦克和“斯大林”式重型坦克快速前進,所有的坦克身上都有大幅的標語。下午2點,他們突破了德軍的防線,沒有遇到絲毫抵抗。坦克的裝甲被大雪覆蓋,這倒成了最好的保護色。當坦克行進在廣闊的冰原上時,坦克上的冰雪讓它們與大地融為一體。第3、第4近衛坦克集團軍的主要目的是西裏西亞的工業區。科涅夫在得到斯大林的作戰命令時,清楚地看到他的手指在這一區域的地圖上來回畫著。當時的斯大林只說了一個詞“金子”。斯大林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完好無損的德國礦井和工廠。

在東普魯士前線,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率領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向德軍發起進攻。1月14日,羅科索夫斯基率領自己的部隊從納雷夫河的橋頭堡開始進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由朱可夫親自率領,從馬格諾索夫和普瓦維開始進攻。上午8點30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在猛烈的炮火中打響。蘇軍的將士們依靠精良的裝備,在火炮的掩護下成功占領馬格諾索夫橋頭堡。此外,第8近衛集團軍和第5突擊集團軍快速突破德軍第三道防線。擺在他們面前的僅剩下最後一道坎——皮利察河。朱可夫做出了重要決定,讓他的步兵師先占領那裏。只有這樣,他的近衛坦克旅才能順利通過。

由波格丹諾夫率領的第2近衛坦克集團軍下屬的坦克旅接到命令後,率先通過了皮利察河。作為王牌部隊,第47近衛坦克旅從朱可夫那裏得到了各種加強,其中包括自行火炮、自行高射炮、工兵和1個沖鋒槍營。此次任務的目標是桑哈切夫鎮南部的機場,也是打開華沙西部的重要突破口。接下來的日子裏,坦克集團軍繼續向北推進,沿途殲滅了大量潰退的德軍。蘇軍坦克所到之處,德軍望風披靡,損失慘重。

與右翼的第2近衛坦克集團軍相比,左翼的第1坦克集團軍的推進速度慢了許多。第44近衛坦克旅的古薩科夫斯基上校,得到過2次“蘇聯英雄”稱號。坦克部隊推進的速度之慢讓他在到達皮利察河時已來不及進行渡河準備,面前的河水看起來很淺,於是他不等舟橋部隊,命令火炮將水上的大塊浮冰打碎,坦克直接過河而去。坦克與冰碰撞產生的噪音異常巨大,所有的坦克兵都很不滿,但古薩科夫斯基上校無視這些問題。他深知朱可夫的想法,他必須讓自己的坦克部隊盡快渡河,迎擊他們的是德軍的第19和第25裝甲師,擊垮對方才是戰爭勝利的保證。

斯大林會見特德

1月14日,蘇軍迅速攻占了普瓦維橋頭堡,他們的任務遠不是摧毀整個德軍防線,而是打開一個缺口。傍晚,長驅直入的蘇軍已經抵達拉多姆。正在此時,第47集團軍也開始從北部包圍華沙,沖到了市郊。蘇軍快速的推進讓斯大林格外興奮。晚上,他在莫斯科親自接見了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的總參謀長特德元帥。天氣的原因讓他的飛機在開羅耽誤了許久,很晚才到了莫斯科。他此行的目的是與斯大林討論未來戰事的發展趨勢。斯大林頗有興致地評論起希特勒那令人哭笑不得的阿登戰役。古德裏安始終想把德軍據守庫爾蘭半島的3個師撤回德國,然而蘇軍的圍困讓這個想法成為了泡影。斯大林不斷地炫耀著蘇聯紅軍的戰績,並想要得到特德的誇贊。他想要讓特德相信,是蘇聯紅軍的大踏步進攻,解除了艾森豪威爾在阿登山的困境。

前線的蘇軍都以為,斯大林將把對德發起總攻的時間定在1月20日。然而,1月6日,在接到了丘吉爾的來信之後,斯大林將進攻時間定在了1月12日。這是因為斯大林曲解了丘吉爾的用意,那封信並不是要求斯大林將盟軍從阿登戰場解救出來。丘吉爾在信中明確指出盟軍已控制局勢,他寫信的目的只是想知道紅軍何時開始進攻,因為斯大林得知盟軍的計劃後並未對此做出任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