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攻柏林?這就是騙局!(第3/5頁)

碰了一鼻子灰的古德裏安只好無奈地回到措森的司令部。而就在此時,西線的德軍傷亡卻居高不下。德軍在阿登戰役中的傷亡已達8萬人,燃料儲備已經消耗殆盡。希特勒不承認阿登戰役的失敗,他認為:“這完全歸咎於天災人禍,我們有了太多的‘叛徒’,特別是那些軍官。即使我們失敗了,也要拉上整個世界。”

與阿登戰役相比,或許維斯瓦河將出現更大的災難,古德裏安曾兩次回到“鷹巢”,提醒希特勒這個危機的存在。然而,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希特勒居然把前線的裝甲部隊全部調到了匈牙利。希特勒的字典裏永遠沒有“錯誤”二字,仿佛只有他自己才能“讀懂”戰爭的奧秘。他堅持認為,現在要做的是繼續發起反攻並占領油田,突圍並奪回被蘇軍圍困的布達佩斯。

1945年元旦是古德裏安與希特勒再次會面的日子。為了繼續執行在西線的反攻計劃,德軍又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向盟軍發起進攻,但是這一天對於德國空軍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戈林調遣了約1000架飛機對西線戰區實施空襲,此舉讓希特勒大為歡喜,但卻使德軍的空中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盟軍從而獲得了絕對的制空權。元旦當天,德意志廣播電台播放了德國元首希特勒的講話,但是並沒有提及西線的戰事,對希特勒所謂的原子彈計劃也只字未提,所有這些都預示了這場戰役的徹底失敗。另外,大部分德國人還相信這次講話是早已錄好的,或者一開始就是偽造的。因為希特勒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在公眾場合了,“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戈林元帥也因為想逃往瑞典而被秘密監禁起來。

海因茨·古德裏安,德國陸軍將領,納粹“閃擊戰”之父。柏林戰役時,一度擔任德國陸軍代理總參謀長之職。德國陸軍大將約德爾正在與希特勒研究戰局

無論現在的德國危機如何深重,柏林的工業生產也還會繼續。但是,由於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短缺,很多工廠已經停工。地鐵遭到破壞,很多工廠的窗戶被打碎,加上取暖材料的缺乏,顯得異常寒冷。很多人都生了病,但除非瀕臨死亡,否則沒有人就醫。很多醫生都被拉上前線成了軍醫,醫院裏幾乎全是外國醫生。即使是著名的夏裏特醫院,現在也只有來自烏克蘭、秘魯、荷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的醫生。

與在戰火中喘息的德國各行業相比,希特勒私人設計師施佩爾領導的軍火制造業卻依然興盛。1月13日,施佩爾在克拉普尼茲軍營向德軍發表了演講,強調了前線指揮官與軍火工業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是他的演講並未否認所有事實,他承認國防軍一直處於失敗之中,這樣的失敗並不是盟軍的空襲造成的。1944年12月,德國的兵工廠生產了21.8萬支步槍,是1941年月平均產量的2倍,自動武器提高了近4倍,坦克提高了5倍,裝甲車生產了1840輛,而且坦克裝甲的質量也大幅度提高。德軍作戰最大的限制是燃料和彈藥的短缺,即使武器裝備再多,缺了這兩樣,都是徒勞的。施佩爾用復雜的數據解釋了造成德軍目前狀況的原因,正是過去8個月東、西兩線的失敗,導致了德軍武器的短缺。但是,他也沒有忘記給德軍打上一支“強心劑”——到1946年春,沖鋒槍月產量將達到10萬支!當然,他不會承認生產武器的工人都是抓來的壯丁,也沒有提及工人們在以每天幾千人的速度死亡,更不會說這些壯丁來自哪裏。就在施佩爾滔滔不絕地進行演講的時候,德軍還不知道,蘇軍已經在東普魯士邊境南部和波蘭維斯瓦河附近集結了400多萬人,準備進攻柏林。

蘇軍是不會來的

從波羅的海到亞得裏亞海的廣闊戰線上,蘇軍一共部署了670萬人。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時的兵力尚不及此時蘇軍兵力的一半。當時,狂傲的希特勒堅信,在1個月之內,蘇軍就會在閃電般的攻擊之下崩潰,但事實證明了這是戰爭史上最為錯誤的判斷之一。東線的蘇軍正是因為這場戰爭的殘酷而逐漸變得堅強,他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只有死亡才可能平息這一切的苦難。如果他們選擇投降,那麽他們的後半生就只能在西伯利亞的集中營裏度過。他們清楚地知道德國人究竟在蘇聯的土地上做過什麽。現在,他們正準備以牙還牙。一名紅軍的老兵在日記裏寫道:“我們並不是為了殺死希特勒而戰,也不是為了粉碎納粹而戰,更不是為了戰火中的妻兒老小而戰。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是心靈的恐懼讓我們為自己而戰。所以,我們不可以死,更不可以死在昏暗的牢房裏,我們必須勇敢地戰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