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攻柏林?這就是騙局!(第2/5頁)

最可笑的是“動物園”高射炮堡壘,這其實是柏林最大的防空洞。它是一座用鋼築混凝土建成的巨大堡壘,上面有高射炮,下面是巨大的掩體。柏林上空響起防空警報時,整個柏林的大部分人都會擠到這裏來。柏林的一位記者卡道夫曾經描述過,“這裏簡直就像是監獄,所有人都在螺旋樓梯上擁抱,滑稽得像是在開一場化裝舞會。到處彌漫著死亡的氣息,等待他們的結局是和這個充滿血腥的國家一起滅亡。他們覺得自己現在要做的是花掉所有的錢,因為馬上它們將一文不值。”然而柏林根本不可能為它的難民們提供大量的空間避難,防空洞常常人滿為患,一個普通的避難場所要容納幾倍於此的人。由於空間封閉氧氣稀少,人們便用蠟燭來檢測氧氣的含量,蠟燭的熄滅意味著人們必須全部撤離。畢竟,不論外面多危險,總比窒息而死要好。

到了1944年底,希特勒的納粹政權便出現了強硬派與厭戰派的暗地較量。柏林是反對聲音最多的地方,可是除了極少數人外,其他人也只是暗地裏隨便發發牢騷。特別是1944年7月20日暗殺希特勒失敗後,大部分反對者便不敢再公開鬧事。而一些支持納粹政權的法西斯分子,即使在德國東、西線都宣布告急時,他們還是在喝酒尋樂,因為在戈培爾的口中,“偉大”的元首會制造出新的“超級武器”,蘇聯人遲早都會滅亡。正如戈培爾所宣講的:“德國人的信心來自悠久的歷史,困難是短暫的,我們有偉大的元首希特勒領導,已做好出征的準備,還有我們的秘密武器。”

正是在這樣一種充滿欺騙意味的背景下,1944年爆發的阿登戰役,讓那些忠於希特勒的納粹分子重獲信心,終於扭轉大局。希特勒的原子彈計劃,以及“超級武器”V-2型火箭的即將誕生,讓整個德國信心倍增,甚至謠傳德軍已經包圍了美軍第1集團軍,其中一種麻醉氣體武器發揮了巨大威力。而希特勒和他的納粹政權將統治整個世界,復仇的火焰即將蔓延。很多德軍的士兵因此紛紛認為,他們將重新占領巴黎。

柏林的“動物園”高射炮堡壘,裝有4座Flak40型雙聯裝128毫米高射炮和多座20毫米、37毫米高射機關炮,外墻厚達2.5米。

但是,西線的強大反攻並未讓德軍的指揮官們興奮起來,因為他們“偉大”的元首希特勒在阿登的戰略突襲上過於側重西線,也許會削弱東線的兵力,這顯然是一種太過冒險的行為。其中,曼陀菲爾將軍領導的第5裝甲集團軍和黨衛軍總指揮澤普·迪特裏希領導的第6裝甲集團軍嚴重燃料缺乏,所以幾乎不可能到達西部盟軍的補給基地安特衛普。而希特勒一直號稱要扭轉戰局,創造新的奇跡,讓丘吉爾和羅斯福做出妥協,因此他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與蘇聯的停火協議。這首先是由於蘇聯方面斯大林本來就想徹底毀滅納粹集團,另一個根本原因是希特勒太過自負。他不會在處於劣勢的時候提出和談,阿登的勝利則讓他更加堅信戰局已經扭轉。然而事情並不像他想的那麽順利,美國人也非常頑強,特別是在巴斯托尼的防線,他們高昂的士氣再加上每天源源不斷的空中支援,僅僅在一周內就徹底遏制了德國的反攻勢頭。

繼續增援阿登反攻

1944年聖誕前夕,德國陸軍最高司令部司令海因茨·古德裏安來到了西線的元首司令部。希特勒在11月20日離開了他的“狼穴”,回到柏林做了一次很小的咽喉手術。12月10日晚離開柏林,去往距法蘭克福不遠的齊根貝格,名為“鷹巢”,這是另一個野外司令部。作為坦克專家的古德裏安,從這次反攻開始就有一種失敗的預感,但是他卻無法向希特勒進言。雖然他負責東線作戰,但並沒有全部指揮權。國防軍最高司令部負責東線以外的作戰,擁有全部作戰裝備。好在古德裏安並不像希特勒那樣自負,他有著自己的判斷力。面對兩面夾攻的態勢,他雖然沒有時間去研究一套兼顧兩線的作戰計劃,但作為軍人,一種莫名的危機感充斥著他的內心。據東線軍事情報部部長格倫的分析,1945年1月12日左右,蘇軍將從維斯瓦河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德軍與蘇軍兵力對比懸殊,蘇軍坦克數量是德軍的7倍,步兵數量是11倍,火炮、飛機的數量甚至達到了20倍。

當古德裏安走進秘密基地的時候,他不得不再次面對希特勒和他的那些納粹附庸者。希特勒對高級軍官的選擇,首先必須是誓死效忠他的人,其次是會阿諛奉承的人。國防軍陸軍元帥凱特爾被士兵們戲稱為“只會點頭的驢子”。約德爾中將的能力更高一籌,但他也不敢對希特勒的決定持任何異議。在1942年秋天,他曾經因為堅持己見而差點被解職。面對希特勒,古德裏安還是根據情報部的分析做出了“蘇軍必將在東線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推斷。他試圖警告希特勒,或許只有3個星期,德軍在阿登山的反擊就會陷入停滯狀態,現在應將主力撤回到維斯瓦河前線布防。不出古德裏安所料,希特勒非常憤怒地打斷了他,並且堅決認定這是一種無稽之談。希特勒認為,蘇軍每個步兵師的兵力不會超過7000人,而坦克集團軍根本就沒有坦克。於是,古德裏安不再對希特勒可笑的蘇軍兵力分析進行反駁。更令他氣憤的是,約德爾要求繼續加強西線的兵力投入,而這恰恰是希特勒所想的,至於其他軍官也盲目地認為,蘇聯人不可能發起大規模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