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5年5月,德國,柏林。

在第三帝國首都的街道上,飄揚著的“卍”字旗已經在隆隆的履帶聲中漸漸失去了昔日的光輝。蘇軍的“斯大林”式重型坦克碾過馬路上的街壘,不斷向前推進,一群蘇軍步兵則謹慎地跟在坦克的後面。突然,不知哪座樓房的哪個窗口“砰”地發出響聲,1枚反坦克火箭彈急速射來,正中目標。然而,爆炸產生的金屬射流並沒有撼動這個鋼鐵巨怪120毫米厚的正面裝甲,蘇軍坦克兵拼命地搖動炮塔尋找目標。然而,更多的反坦克火箭彈從窗戶、地下室甚至水井蓋下發射出來,紛紛命中坦克的薄弱部位,重達46噸的蘇軍重型坦克冒出了黑煙,坦克兵也沒能逃出來。端著StG44型自動步槍的德軍士兵怪叫著與手持“波波沙”沖鋒槍的蘇軍步兵展開對射,居高臨下的德軍士兵很快占據了優勢,蘇軍士兵死傷一片。在後方觀戰的蘇軍軍官咬著牙,冷酷地調來1門203毫米口徑的攻城巨炮,對準了困獸猶鬥的德軍士兵據守的樓房。當這些第三帝國最後的守衛者看到黑洞洞的炮口時,一切都已經晚了。驚天動地的巨響之後,整棟樓房被炸成廢墟。1輛蘇軍坦克再次開上來,帶領著後面的步兵開向下一片未知的街區。也許,另一群手握反坦克火箭筒的德軍士兵正埋伏在那裏……

這是柏林戰役千萬個戰鬥場面中最為普通的一個場景。

在這場毀滅第三帝國的戰役中,蘇聯紅軍共消滅了德軍70個步兵師、12個裝甲師、11個摩托化師和11個旅,還有大量的獨立團、營和2所軍事學校。俘虜了大約48萬名德軍士兵與軍官,繳獲了1500多輛坦克與自行火炮,4500架飛機,10900門火炮與迫擊炮。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將軍、校尉軍官和士兵有141萬余人榮獲了戰鬥勛章和獎章。參加強攻柏林的兵團、部隊和分隊有180多個單位被授予了“攻克柏林”的榮譽稱號。除此之外,很多兵團和部隊榮獲了蘇聯勛章,其中有列寧勛章35枚,紅旗勛章91枚,600多人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然而,在勝利與榮譽背後,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悲劇。蘇聯為此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代價,大量被燒成廢鐵的蘇軍坦克散落在柏林的廢墟中。更為悲慘的,永遠是流離失所的普通百姓,這是一種近乎於“血債血償”的報復。起初,是入侵蘇聯的德軍士兵蹂躪、劫掠、屠殺當地的百姓;現在,一切顛倒過來,作為勝利者,蘇聯紅軍又將這些暴行施加在德國的土地上,幾乎到處都是搶劫、強奸和殺戮……

在這裏,人們對善惡的判斷已經模糊。任何人也無法否認法西斯的侵略罪行,但是用“邪惡”懲罰“邪惡”,是否就是“正義”的表現?然而,納粹德軍在蘇聯的土地上肆意妄為的時候,難道德國民眾沒有在喊“希特勒萬歲”?

在戰爭爆發之初,敵對雙方的人民都宣誓“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毀滅對方;在戰爭結束之後,人們才意識到,生命是多麽值得去珍惜。

從這個角度來說,柏林之戰沒有任何勝利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整個人類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