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燃燒的沖繩 三

15

海軍陸戰隊第六師是剛剛組建的壹個師。它的五個兄弟都已經在太平洋上立下了累累戰功。如果認為它是壹個沒經過世面的毛頭小夥子,那可就錯了。它的全部骨幹都是各師中的老兵。師長謝潑德海軍陸戰隊少將久經戰陣,足智多謀,深孚眾望。壹句話,六師的骨骼是堅硬的,神經是堅強的,肌肉是堅韌的,它有壹副好胃口。同包括“海魔”在內的其他兄弟師團相比,六師絲毫不遜色。由於團長沒有缺任,惠特尼代替壹位負傷的營長指揮六師的壹個營。他根本不計較,有仗打,壹個連他也幹。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塔拉瓦,他都指揮壹個營。他得心應手,而且勝任愉快。

惠特尼營是陸戰二十二團的壹個主力營,受命進攻八重嶽。部隊開入陣地以後,惠特尼才發現這壹帶地勢的崎嶇、殘破、猙獰、險峻,使他以往見過的任何山地都形同兒戲。有的險峰,連職業登山家也非常頭痛。日軍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構築了各種各樣的火力點,迫擊炮相當多,布雷區設計得很巧妙。由於美軍挺進了幾十英裏,沖繩北部只有羊腸小徑。天降大雨,後勤壹團糟,坦克、155毫米榴彈炮和其他重火器都沒運上來,陸戰隊的壹次次沖鋒被日軍用手榴彈、迫擊炮和反沖鋒打退。傷亡人數直線上升,即便是艦炮和飛機,拿本部半島的崇山峻嶺也是毫無辦法。

營裏有些面孔是惠特尼熟悉的,甚至是他當年的部下。他們高興地歡迎惠特尼,表現了老兵之間的袍澤之誼。惠特尼戴上鋼盔,穿上軍便服,親臨前線。他把部隊分成許多分隊,采用小兵團戰術向八重嶽主峰攻擊。除了逐坡逐溝地清除日軍據點,再也想不出別的方法。炸藥、噴火器、無後座力炮是最常用的武器。

原來“海魔”師的壹個上士索倫森現在當了連長。他是壹個皮膚黝黑,臉上有好幾條傷疤的天生殺手。索倫森命令士兵推著壹門37毫米炮,配著兩挺重機槍和壹門迫擊炮,組成壹支突擊隊。他先讓壹個小組在前面探路,充當誘餌。壹旦敵人的火力點暴露,就用37毫米炮的準確炮火加以摧毀。壹個排的士兵給索倫森運彈藥,居然壹路打到主峰附近。後來,日本人學會了對付的辦法,先放過壹半美軍,然後打掉後面的運輸人員。索倫森本人也在主峰半坡上被手榴彈炸死了。他死前還高喊:“快把那炮弄到山上去呀!”

美軍不怕流血,終於把日軍壓縮到八重嶽的核心陣地。為了策應惠特尼營的攻擊,謝潑德少將在本部半島西部又登陸了壹個加強營,把八重嶽團團圍住。八重嶽地區的日軍據點象蜂巢壹樣密集,日軍打得很巧妙,很堅決。惠特尼營傷亡了三分之壹還沒拿下來。關鍵時刻,迫擊炮彈也用光了。惠特尼連連向謝潑德將軍告急。謝潑德也沒辦法。兩艘滿載著“冰山”戰役迫擊炮彈的輪船在慶良間錨地被自殺機撞沈了。它們是“洛根”號和“霍布斯”號勝利級萬噸軍火輪。特納這種把“所有的雞蛋裝到壹個籃子裏”的做法帶來了嚴重後果,山嶽作戰中,迫擊炮是關鍵性武器。

六師聽起來人多,分布到沖繩北部的廣大地區中兵力就單薄了。二十二團進攻受挫以後,暫時作了休整。這時候,惠特尼找到壹個“無價之寶”。他姓劉,個子不高,眼睛非常機靈,會說英語,是個中國血統的夏威夷人,戰前到沖繩跑買賣,日軍強征了他的船和貨,他被迫留在沖繩名護村。

劉自始至終參加了修建八重嶽防禦工事。他憑記憶畫出了復雜的山嶽坑道工事詳圖。八重嶽主峰高壹千五百英尺,懸崖絕壁被巧妙地利用。天然洞穴有好幾層,都用水泥進行了加固。守軍並不多,只有壹個聯隊,約壹千五百人。在本部半島對岸的伊江島上還有另壹個日軍聯隊,距離兩海裏。日本守軍原計劃分兩部分利用炮火互相呼應的,布克納爾中將派步兵七十七師在伊江登陸,兩部日軍自顧不暇,更不用說互相支援了。

八重嶽守軍指揮官是宇土大佐。劉見過他幾面,向惠特尼描述了宇土的外貌和特點。惠特尼非常感謝劉,給了他壹筆相當數量的錢。

特納終於從塞班空運來了迫擊炮彈。陸戰隊的“考爾西亞”轟炸機從讀谷機場起飛,連續向敵人陣地投下炸彈和燃燒彈。惠特尼調整了部署,又發動了新的進攻。美軍仍舊象撞了石墻壹樣被頂回來。“只能壹寸壹寸地去爆破。”在主峰上。美軍和日軍反復爭奪,終於在主峰東麓取得了壹塊立腳點。二十二團的另壹個營也從西麓逼近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