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蘇聯反擊(第2/6頁)

東部戰線有很多水面寬闊、綿延千裏的大河。第聶伯河的河道在基輔一帶向東南方偏折,然後拐了一個大彎注入黑海。北頓涅茨河流經哈爾科夫,然後注入頓涅茨河,接著河道也向東南方拐了一個大彎。頓河也是這樣,河道向東南方向拐彎後,在羅斯托夫處注入亞速海。再往西就是偉大的伏爾加河,它最終注入了蘊藏豐富石油的裏海。在1月的進攻中,蘇聯紅軍已經在頓涅茨河對岸的伊久姆建立了一處橋頭堡,哈爾科夫和聯通它的鐵路距離頓涅茨河只有65公裏遠。如果要展開藍色行動,就需要清理伊久姆突出部的蘇軍。讓形勢變得更為復雜的是,在3月,蘇軍又在伊久姆以北的頓涅茨河沿岸建立了另一處橋頭堡,不過規模較小。斯大林催促他的前線指揮官謝苗·鐵木辛哥展開一項大規模的攻勢。於是,鐵木辛哥率領54萬人、1 200輛坦克、1萬門火炮和900架飛機在伊久姆突出部的最前端繼續向前進攻。他們的目標是“奪取第聶伯河沿岸的重要交叉點”,那裏位於哈爾科夫西南方約200公裏處。對此攻勢,德軍做了大膽的回應,放手讓鐵木辛哥向前推進。隨後,克萊斯特的裝甲集團軍在整整一個航空聯隊(500架飛機)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在蘇軍的大後方向蘇軍發起了攻擊。鐵木辛哥減緩了對哈爾科夫的攻勢,在5月22日至23日被德軍包圍。5月26日,蘇軍油料消耗殆盡,只能投降。在這次戰役中,蘇軍損失了22個師、15個坦克旅、7個騎兵師,丟掉了540架飛機、1 200輛坦克和2 000門火炮,被俘24萬人。此後,德軍對北部的蘇軍橋頭堡(沃爾昌斯克)也進行了攻擊,在6月15日之前俘虜了2.1萬人。現在輪到德軍在大草原上發起進攻了。這一次,德軍在坦克數量上建立了6∶1的優勢,而在不久前,蘇軍坦克的數量還是德軍的3倍。6月28日,藍色行動在頓河沿岸繼續展開。蘇軍在沃羅涅日建有一座橋頭堡,令博克倍感威脅。如果不清理掉它,蘇軍就有可能襲擊德軍的側翼。希特勒只希望博克大步深入,越快越好,於是雙方爆發了爭吵。實際上,蘇軍已經吸取了教訓,只管向後撤退,一邊撤,一邊在後方囤積兵力。到7月7日,蘇軍在德軍的攻勢下已經進行了多次撤退。對德軍來說,真正的問題是機動兵力的缺乏,畢竟在油料短缺的情況下,部隊的行動已經非常不易。此時,在希特勒設在烏克蘭文尼察[203]的指揮部,德軍內部的爭吵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空調的運轉聲和蚊蟲的嗡嗡聲中,速記員把指揮部裏每個人所說的每句話都記錄下來,以便將來查證,這不利於建立作戰行動所需要的信任。不過,既然蘇軍沒有做出多少抵抗,德軍於是兵分兩路,A集團軍群進攻高加索地區,獲取石油。B集團軍群在伏爾加河下遊、A集團軍左群翼提供防禦。作為先鋒部隊,德軍第六集團軍抵達頓河最東端,並於8月中旬渡過頓河,來到一處狹窄的大陸橋,前方就是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下遊的主要城市是斯大林格勒[204]。這是一座老城,在五年計劃中發展成為了一座現代工業城市。而且,與同一類型的城市一樣,城市名也換為了更具革命色彩的名稱。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備戰,並以城市名稱組建了新的集團軍。這個集團軍有20萬人,配備了400輛坦克,擁有超過2 000門火炮和454架飛機。斯大林格勒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牲畜和工業設備已經轉移到了伏爾加河東岸。7月23日,德軍攻陷羅斯托夫。斯大林先前認為德軍真正的威脅在莫斯科,現在才開始摸清眼前的形勢。德軍計劃把機械化部隊調往裏海北岸的阿斯特拉罕市,但油料短缺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B集團軍群已經用自己的卡車把1 500噸油料運送給了頓河前線,其第六集團軍因為油料短缺停頓了一個星期。此外,德軍的兵力繼續分散,一些戰鬥力很強的部隊被調往西部,以防蘇軍在那裏開辟第二戰場,使自己腹背受敵。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被調至列寧格勒。先前,德軍計劃聯合芬蘭軍隊緊密包圍列寧格勒,此時尚未實現。在隨後的幾個月裏,由於德軍將重兵投入到了南部戰場,因此他們對列寧格勒的攻勢無法正常展開。在南部,蘇軍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但由於蘇軍最終失敗,人們普遍低估了蘇軍在這裏的影響。對此,一位獨具慧眼的美國歷史學家戴維·格蘭斯[205]做了詳盡的分析。這一次戰役突顯了德軍將領瓦爾特·莫德爾[206]的指揮能力,他守住了位於勒熱夫和格紮茨克一帶的陣地。這處陣地距離莫斯科不遠,從1942年春季起就一直穩定地處在德軍的控制之下。不過,蘇聯遊擊隊對德軍的威脅日趨嚴重,德軍連挖土豆也要派軍隊守護。在中央集團軍群附近,遊擊隊每天發起的襲擊有5至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