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戰爭的第二十年和第二十一年。阿爾基比阿德斯的詭計。波斯資助的撤出。雅典的寡頭黨人政變。薩摩斯軍隊的愛國行為。(第5/10頁)

61翌年夏季之初[18],斯巴達人德基裏達斯率領小股軍隊由陸路進軍赫勒斯滂,以促使米利都人的殖民地阿卑多斯背叛雅典人。在阿斯泰奧庫斯不知道怎樣援助他們的時候,開俄斯人為圍攻所迫,不得不進行海戰。[2]當阿斯泰奧庫斯還在羅德斯的時候,他們從米利都得到一個斯巴達人列昂,在佩達裏圖斯去世後,由他擔任他們的指揮官。列昂與安提斯提尼一起出發,率領防守米利都的12艘艦船——其中5艘是圖裏伊人的,4艘是敘拉古人的,1艘是阿納伊人的,1艘是米利都人的,1艘是列昂自己的。[3]於是,開俄斯人全軍出動,占居有利的地勢,他們駛出36艘艦船,進攻雅典人的32艘艦船;一場激烈戰鬥之後,天色已晚,開俄斯人及其同盟者雖然處於優勢,但他們仍退回城裏。

62這次戰役剛結束,德基裏達斯就從米利都經陸路趕來;赫勒斯滂的阿卑多斯叛歸他和法那巴佐斯一邊,蘭普薩庫斯在兩天後也叛歸他們一方。[2]斯特羅姆比基德斯得到這個消息,匆忙從開俄斯率領24艘艦船(包括一些運載重裝步兵的運輸船),起航前去平息叛亂,他打敗了出來抵抗的蘭普薩庫斯人,占領沒有設防的蘭普薩庫斯城,把奴隸和財物作為戰利品,讓自由民恢復其家園,然後趕往阿卑多斯。[3]可是,阿卑多斯居民拒不投降。他發動進攻,遭到失敗;他沒能奪取阿卑多斯,便渡海到對面海岸,停靠在塞斯托斯。該城位於刻爾松尼斯半島上,在歷史上曾被波斯人統治過一段時間。他把這個地方作為保衛整個赫勒斯滂的根據地。

63與此同時,開俄斯人控制了更寬闊的海面。在米利都的伯羅奔尼撒人和阿斯泰奧庫斯獲悉這次海戰的結果和斯特羅姆比基德斯率領艦隊離去的消息,重新鼓起勇氣。[2]阿斯泰奧庫斯率領2艘船,沿海岸航行到開俄斯,把那裏的艦船聚集起來,隨即帶領整個艦隊向薩摩斯進軍。可是,由於雅典人內部互相猜疑,拒不出海迎戰,他又從薩摩斯駛回米利都。

[3]原來,就在這個時候,或者更早一些,雅典的民主制已被推翻。[19]皮山大率諸位使者從提薩佛涅斯那裏返回薩摩斯後,他們便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在軍隊中的勢力,並慫恿薩摩斯上層階級與他們一起建立寡頭制,而薩摩斯人新近舉行暴動,反對他們的同胞,其目的正是避免受到寡頭黨人的統治。[4]同時,在薩摩斯的那些雅典人經過磋商作出決定,孤立阿爾基比阿德斯,因為他不肯與他們聯合起來,而且他也不是那種參加寡頭制的人。於是,他們立即著手工作,千方百計地防止他們的事業功虧一簣,同時繼續進行戰爭。他們慷慨解囊,從自己的私人財產中捐獻出戰爭所需的金錢和其他一切東西,因為從此以後,他們所做的工作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20]

64他們作出這些決定並互相鼓勵後,便立即派遣半數的使者和皮山大回雅典開展各種必要的工作(他們受命在沿途經過的所有臣屬城邦中建立寡頭制),派遣另一半使者奔赴其他方向各屬國。[2]狄伊特裏弗斯[21]在開俄斯附近,他當選為色雷斯地區各城鎮的指揮官,並被委派前去就職。他抵達塔索斯,廢除了當地的民主制。[3]可是,在他離開那裏不足兩個月,塔索斯人就開始在他們的城市設防,因為他們已經對依附於雅典的貴族政治感到厭倦,日夜盼望著從拉棲代夢人那裏獲得自由。[4]事實上,塔索斯人中有一個集團(他們是過去被雅典人驅逐的人)已與伯羅奔尼撒人聯合起來,他們與城裏的朋友們一起,不遺余力地爭取伯羅奔尼撒人帶來一支艦隊,以促成塔索斯叛變。因此,這個集團所日夜期盼的事情就這樣實現了:他們沒有冒任何危險而重組政府,廢除了壓制他們的民主制。[5]發生在塔索斯的事實證明,它與雅典的寡頭政治密謀者的期望剛好相反。在我看來,在許多其他屬邦中,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因為這些城邦一旦建立了穩健的政府,享有行動自由,他們就追求絕對自由,決不理會雅典人向他們提出的“法律”和“秩序”的空洞說教了。

65 皮山大與使者們按照他們所作出的決定,沿海岸航行,沿途廢除各城邦的民主制,還在一些地方征召重裝步兵,加入他們的軍隊。他們就這樣回到雅典。[2]在雅典,他們發現他們的同謀者已經完成大部分準備工作。一些年輕人已經組織起來,秘密地殺死了民主黨的主要領袖安德羅克利斯,他要對流放阿爾基比阿德斯負主要責任。[22]安德羅克利斯成為暗殺目標是因為他是民主派的領袖,這些人殺死他還是為了討好阿爾基比阿德斯,他們猜測阿爾基比阿德斯將被召回,並使提薩佛涅斯成為他們的朋友。他們還以同樣的方式秘密除掉其他一些他們所憎恨的人。[3]同時,他們公開叫嚷,除了在軍隊中服役的人,對其他人一律不支付薪金;分享政府權力的人數不得超過5000人,這些人應當是在個人資質和財產上最能為國效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