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謝爾大樓

1

1940年4月9日淩晨四點,德軍毫無預警地越過了丹麥國境,還有一些德國部隊在數個港口登陸,其中包括哥本哈根。一小時之後,當轟炸機不祥地飛行在丹麥上空時,德國駐丹麥公使呈交給丹麥政府一份備忘錄,要求其投降。德國人聲稱,他們沒有任何敵意,僅僅是為了保護丹麥免受盟國入侵。他們答應尊重丹麥的中立,不幹涉其內政。

丹麥政府投降了,但是,四百五十萬頑強而獨立的丹麥人民卻拒絕接受這一侮辱。不久之後,一個又一個的抵抗戰士小組便自發形成了。和波蘭一樣,這些小組裏沒有政治矛盾,共產黨人和保守黨人並肩戰鬥的現象非常普遍。它們的領導人來自各個階層,其中有大學教授、商人、工人和專業人員——甚至還有一個文學經紀人。

丹麥人並不局限於傳統的破壞活動和怠工;他們還發起了一場富有想象力的心理戰。起初,他們從德國人身邊走過時,假裝出德國人並不存在的樣子;很快,一些故事便流傳開來了——很可能是虛構的,但仍然反映了丹麥人的態度——比如下面這個: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一個德國衛兵在一個很小的齊肩高的圓形掩體裏站崗,他驚奇地發現,所有路人最後都會注意到他。他們是在笑一個標語牌,那是一個聰明人掛在掩體外面的:“他沒穿褲子。”一場嘲笑的運動開始了。

到了1943年8月,每一天都要發生六七起大規模的破壞事件,而德國人則以占領工廠作為回敬,這導致了波瀾壯闊的自發的罷工活動。德國人絕望地將部隊派上街頭,實行了宵禁,並威脅說要扣押人質。然而,這只是進一步惡化了局勢。

納粹在丹麥的最高行政長官維爾納·貝斯特博士飛回柏林,懇求上級耐心等待,並制定更為寬厚的政策。他說:如果能做出一些讓步的話,正在萌芽的叛亂就可以被控制住。但是,元首是無法被勸阻的。8月28日,他給丹麥政府發去了最後通牒,要求實行戒嚴令,直接由德國進行審查,完全禁止罷工和集會,並且將破壞分子處以死刑。第二天,丹麥政府在取得國王克裏斯蒂安十世的完全同意之後,拒絕了這些要求。當天晚上,德國士兵公開奪取了丹麥的控制權。然而,希特勒的麻煩只是剛剛開始,因為此時整個丹麥已經在抵抗運動的旗幟下團結起來了。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德國人下令逮捕丹麥的猶太人。但是,當特別警察執行這一命令的時候,除了四百七十七名上了年紀的人以外,其他所有的猶太人都神秘地消失了。大約六千名猶太人在丹麥起義者的幫助下秘密地渡過海峽轉移到了瑞典。納粹分子的“最後解決辦法”第一次遇到了整整一國人民的堅決抵抗。

秘密的大規模轉移行動激起了丹麥人的進一步抵抗。在自由委員會——一個代表各個主要抵抗組織的七人聯合體——的計劃下,鐵路沿線的破壞活動不斷增加,使得德國部隊的運動比平時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遊擊隊員非常富有進攻性,他們炸毀了所有的工廠,其中包括生產V-2型火箭重要部件的哥本哈根的格洛布斯工廠。

丹麥人或許沒有正式和德國交戰,但是,他們表現得就好像是一個交戰國一樣。而且,盡管已經被占領,可他們仍在為希特勒政權的垮台做出自己的貢獻。1944年秋天,抵抗運動的領導人要求英國皇家空軍前來摧毀蓋世太保存放在奧胡斯大學的档案材料。空襲十分成功,因此,抵抗運動的領導人請求再來一次,這次的目標是哥本哈根的謝爾大樓。這裏存放著大量的蓋世太保档案。但是,謝爾大樓的最高一層已經變成了囚禁丹麥重要人士的監獄,因此,英國人不太願意答應這一要求。

一個月後,抵抗運動的領導人通過無線電再次呼籲:謝爾大樓裏的資料非常有破壞性,必須摧毀它們,不管丹麥戰俘可能會遇到什麽危險。在長時間的商議之後,英國空軍最終改變了它的決定,開始計劃空襲。轟炸目標方圓一千米以內的建築物以及丹麥景觀都用模型復制了下來。在丹麥新聞界工作的抵抗運動成員向英國人提供了該地區的最新照片。這些泄密的照片刊登在哥本哈根的《貝林時報》上,是一篇乏味的特寫故事中的插圖。納粹的新聞審查人員沒有意識到它們的重要性;第二天,這份報紙便經過斯德哥爾摩轉到了倫敦。

2

3月19日,在諾福克機場的設備控制室裏,鮑勃·貝特森上校向大約七十名英國飛行員宣布,第二天中午,他們將連續三次轟炸謝爾大樓。斯文·特魯爾森向他們介紹了目標的情況。特魯爾森不僅屬於丹麥地下諜報網,同時還是英軍情報處的一名少校。他說,這是一座U字形大樓,有四層高,按慣例用栗色和綠色條紋偽裝了起來——城裏只有一座這樣醒目的大樓。特魯爾森指示飛行員們低空飛行,將炸彈投往建築物前面的地基。這樣可以給頂層的犯人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從後樓梯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