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海岸設防同海軍戰略的關系

日俄戰爭對許多課題都很有教益,結合現實問題,它對我們目前所面對的海岸設防與海軍兵力的關系尤有教益。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打算再反復講說細節,即使細節也有它的價值。我要論述的是,產生正確或錯誤的國際政策的普遍原理。綠水學派是存在艦隊學派的第二代傳人。這兩個學派一脈相承,相繼提出實例說明其原理由於發展必能得到相應的結果。這兩個學派都特別關注陸上作戰同海軍艦隊的關系。同所有軍事計劃中的一樣,陸海協同的關系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充分認識每一方在合作中所承擔的職能,並以此達成協調,從而達到協同的目的。海岸設防與海岸要塞截然不同,分屬於海戰和陸戰的分界線上,海岸要塞恰好是海軍和陸軍各自活動領域之間的天然分界線上的據點。因此,在海岸要塞上產生爭議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旦戰爭在兩個隔海相對的國家之間,侵略別國的國家必然采取攻勢,進攻的武器就是陸軍。海軍則是承擔起維護或確保陸軍交通安全的職能。海軍雖然可單獨行動,但是卻難以侵入敵國領土。海軍也可單獨發動進攻,但它卻不能成為進攻的武裝力量。即使它自己具有進攻性質,但也未必能在協同中成為主攻力量。協同作戰中,海軍采取攻勢;在防禦作戰中,如果有機會摧毀敵艦,它也能不斷采取進攻,但這並不能改變它的性質。在海軍的炮火範圍之內,它其實是在以進攻作為防禦。這就是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中所擔負的職能。

如果發生戰爭,那麽被入侵的國家的海岸要塞又該如何?海岸要塞的職能是什麽?大略看來,顯然是應該防禦。這個回答是否正確呢?恰好相反,在這裏的海軍應該采取進攻,雖然它的職能是防禦,海岸要塞的作戰方式是防禦,但是它的職能其實是進攻。海岸要塞並不能保衛國家,它也無法阻擋入侵,除非一個國家沒有海岸線。敵人可以在要塞以外的海岸線登陸。旅順口對於遠在60英裏以外的日軍登陸並未產生絲毫影響。在這段時間,旅順口自己無力自保,談何包圍俄國。

要塞,不管是在海岸邊的還是在陸地上的,都僅靠著在其壁壘之後的進攻力量進行防禦。海岸要塞主要以依靠它而隱蔽的艦隊來保衛它所屬的國家。海岸要塞的工事和守衛部隊為艦隊提供補給、修理艦船、提供隱蔽場所,以此支持艦隊。其實,一個國家的海岸要塞就是進攻工具,雖然在面對入侵時,它是在進行防禦,但要記住海岸要塞的本職任務是采取攻勢,因為只有進攻才能達到防禦的作用。這正是海岸要塞與陸地邊境的關系。它的防衛職能無法延伸到岸上火炮射程以外。因為它是為了隱蔽守衛部隊而設立的。若這支守衛部隊力量足夠強大,便可威脅其所面對的入侵敵軍的交通線。當這支守衛部隊位於敵軍交通線翼側,便可威脅敵人的生存,並阻止它向前推進,從而實現防禦功能。所以,進攻才是海岸要塞的主要作用。

陸戰中,要塞依靠自然或者人工力量確保安全的特性極為明顯。在要塞設防的目的,即為依靠人工力量彌補天然防護的缺陷。這點對於海岸要塞而言並不是這麽明顯。我對海岸要塞的功能是進攻的論斷已經被忽視,相反,人們廣泛地認為其功能應該是防禦。如果按照他們的觀點,便就成了日軍在旅順口的行動一樣,日軍從遠距離之外登陸,從而控制了這個重要的海軍基地。只怕,敵人奪取美國的海岸基地還要更容易些。因為,美國的任何一處海岸基地都不會像旅順口那樣堅固。

如果真有那麽一天,在我看來,這倒不失為一個證明錯誤原理具有潛移默化作用的例子。有人認為,海岸要塞只能用作防禦。進一步推斷,海軍擔負防禦比任何要塞防禦效果要好得多。最後稱,經費應該都交給海軍艦隊。這就是綠水學派的三段論。設定好前提,於是就得出結論。但是它的前提是錯誤的。從戰略出發,海岸要塞應該為了進攻而非防禦,海岸要塞所保護的兵力就是抗擊侵略者的進攻力量。這支進攻力量就是海軍。可見,海岸要塞必須海陸兼顧發展,既要防止敵人突襲,又要應對長時間的圍攻。聖地亞哥就是因為遭遇突襲而陷落的,而旅順口則因為圍困被攻陷。這兩種情況都導致艦隊失去了基地,從而被毀,而這只是失去海岸要塞的附帶後果。如果艦隊能逃到另一個要塞,那麽所逃離的要塞與交戰雙方而言都無關緊要,因為這裏的進攻力量已經前往另一處了。

在海邊一側設防,抗擊敵海軍的攻擊較為容易,因為在這裏無法修築圍攻工事,軍艦成了唯一的進攻手段。軍艦炮擊炮台一般被視為錯誤。但是,日本人卻大膽地挑戰常規。日本人短暫地暴露在俄國炮台之下,又增大射程保證安全。盡管如此,“朝日”號也差一點慘遭不測。所以,海岸要塞陸地的一側最需要注意,因為這裏的自然條件並未全部滿足要塞的建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