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史例述評(一)(第4/7頁)

奧斯特利茨之戰,俄奧同盟的一支小分隊的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美國南北戰爭昌斯勞斯維爾戰役中,斯通華爾·傑克遜所指揮的南部聯邦特遣部隊也曾進行過類似的運動。於前者,拿破侖緊密監視著其動向,待到時機成熟,就集中力量攻擊敵人兩翼之間的交通線,徹底擊敗對方。於後者,傑克遜的冒險運動雖然驚險萬分,他卻成功了。因為聯軍總司令沒有識破傑克遜的意圖,傑克遜的部隊已經分成兩部,如果集中兵力就可將其分割,但聯軍總司令只顧右翼和後方的威脅。

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如果特遣部隊從北方開始運動,那麽它與主力部隊之間便形成了一條交通線。離主力部隊越遠,交通線越長,即使擁有充足的補給,在交通線暴露的情況下,增援就成了難事,唯有勉力自保。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進入南方那個支援範圍以內為止。在特遣部隊運動期間,全軍就被一分為三,運動的特遣部隊是沒有任何堡壘可以依托的,沒有足夠的兵力優勢,也不可能像敵人一樣可以依托河流天險(或者是在橋上設防)。

這時居於中央位置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從一處向另一處運動就沒有暴露的隱憂。雖然敵人也有可能發起攻擊,但是這種運動並不會加劇暴露。可以把一條已經被占據的線當成一處並不薄弱的位置,因為是固定的,只能循其道路運動,這樣就不會出現緊急情況,還可以配置兵力互相支援。這就是中央位置的防禦優勢,各部隊之間的交通線是安全的,沒有缺口,就不會有薄弱環節,而又可以憑借內線發動攻勢。中央位置距南北兩方的任何一方的距離都要短於兩方之間的距離,可趁兩方聯合之前全力攻擊任意一方。我在上文中已經分析過了,如果打算重新分配兵力改善態勢,身處中央位置還可對一分為三的敵軍的一部分在其他兩部援兵到來之前發起攻擊。

這很好地證明了拿破侖的那句名言:“戰爭就是處置位置。”上面的討論就是圍繞著位置進行的,例如,北方、南方、中央的半永久性的、常規的位置,特遣部隊沿交通線運動在交通線上所占據的連續位置。大量的實例已經證明了位置的重要性,但是位置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想要充分了解位置的重要性,就必須研究海軍和陸軍的歷史,並且牢記拿破侖的名言,領悟中央位置、內線、交通線的定義。

我再以1877年俄國與土耳其交戰時土耳其所占領的普列文[12]為例。為了抗擊俄國人向君士坦丁堡進軍,土耳其在這個位置上堅守了5個月,為何如此?因為如果俄國人繼續前進,普列文就會接近他們的交通線,而且成為他們前進部隊和後方部隊或是多瑙河後面地區中央位置。如果敵軍繼續深入,普列文的守軍就會朝著位於錫斯托瓦橫跨多瑙河的唯一橋梁進發,搶在敵人援軍到達之前將橋梁破壞。也就是說,普列文是擁有通往重要據點的內線,它牽制了俄國部隊的運動。在日俄戰爭中,旅順口的艦隊同樣威脅著日本的交通線,從而影響戰爭全局。對日本而言,旅順口處於中央位置。我廣泛地引用實例說明不同環境裏中央位置的作用,是因為研究這些條件,能夠加強對中央位置重要性的認識。

讓我們再把目光轉到日耳曼境內和西班牙海岸的奧地利部隊之間的交通線上來。如果西班牙想要經意大利向萊茵河或多瑙河運送援軍,只要奧地利還控制著北意大利而海路還在西班牙掌握之中,便能達到目的。這等於控制一條暢通的安全線。如果不能控制海洋,或者土倫的法國海軍與西班牙海軍實力相當,就有失敗的危險。如果法國海軍有局部優勢,那麽西班牙將面臨巨大危險,甚至可能是一場災難。因為這樣,法國海軍或者土倫就會成為西班牙交通線翼側的巨大威脅。土倫相當於普列文和旅順口。這兩個位置很重要,但是其價值不是單純地在於位置本身,而是在於對它的使用,恰如人的智力和財富的價值在於如何運用它一樣。如果西班牙海軍在這一區域對法國海軍占有絕對優勢,那麽土倫的重要性也就蕩然無存了。它雖然還是一處重要的位置,而未加利用就好比是一筆閑置的財產。對於普列文,道理也是如此,如果守備部隊兵力嚴重不足,連野戰都無法進行,那麽普列文或被占領,或被特遣部隊監視,俄國主力部隊則可無後顧之憂地大膽向前推進。旅順口的情況相同,俄國海軍徹底喪失作用,日本陸軍和海軍監視著旅順口,主力則繼續向中國東北推進。而且中央位置的重要作用,使得敵人分出部隊來圍困它,從而削弱了主力部隊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