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戰的主要特征[1]

這一章我們將探討一戰的主要特征。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作為協約國的意大利三次獲勝的事件:第一次是脫離三大國聯盟,在馬恩河之戰中獲勝(1914年8月至9月德、法在巴黎附近馬恩河地區的會戰);第二次是在協約國的關鍵時刻參戰;第三次是和協約國一起取得勝利。這是令我們心情激動、值得驕傲的回憶。但是,如果我們想為未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應該暫時忘掉這次勝利帶給我們的榮譽,應該冷靜地去觀察總結它,如同一名外科醫生冷靜地解剖一具屍體以探索生命的奧秘,而不是為生命的消逝傷感。

一戰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整個世界成為戰場,每個人成為參與者。要想重塑它的整個過程,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望遠鏡反過來看,以月為時間單位來計算。如果我們這樣做,就能看到一戰與以往戰爭不同的特性,我稱它為社會性。以往戰爭是專業化軍隊間不同程度的沖突,當時這是作為一種“最終方案”,各國按慣例解決它們之間的沖突,專門為此目的服務的特殊集團就是職業軍隊,通常是雇傭兵。這些集團在陸地上或海洋上交戰,其結果相關國家自願接受,幾千人的戰爭常常足以決定整個民族長期的命運。

各國的最高領導從民眾那裏為自己的軍隊搜集物資,並將這些物資全部用於戰爭這場賭博中,賭注就是民眾自身的命運。軍事博弈的勝敗決定了事情的結局,除非引進新的軍隊重新開始博弈。只有占民眾一小部分的軍隊能決定這種沖突的結果,大部分民眾不予理睬,即使不是漠不關心,也基本是無關痛癢的態度。簡單地說,這些國家的高級將領使用陸軍和海軍在戰場上為自己和本國民眾的命運而奮鬥,這些陸軍和海軍就相當於棋子,戰區也就是棋盤,因此,沖突的結局取決於這些棋子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棋手的能力。“軍事學”,也就是最佳棋法的匯編,它包括一系列下棋規則和要求;棋子布局即編制,棋子走動即戰略和後勤,出擊是戰術。能夠出色運用這些規則和要求的人就成了偉大的將領。

棋局的主要規則保持不變,盡管棋子形式有變化,而棋手不變,棋局始終一樣。棋局主要規則不變,棋子的在具體情況下的活動則取決於棋手的操作。出色的將領不過是較聰明、幸運的棋手,即使在自己的實力不如對方的情況下也能取得勝利。他們實際上就是突破陳規、使老舊的棋術煥發新生的棋手,他們具有強大的信心,他們相信自己的運氣,關鍵時刻堅決果斷,對敵人的作戰方法有本能了解,有迷惑敵人的能力,能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理,對自己的能力絕對自信。

這就能解釋類似“為什麽拿破侖僅憑一小部分人就能橫掃歐洲”的問題了。但是,其實在一戰到來之前,人民就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力量了,他們本能地感到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小部分人的戰鬥結局上是多麽靠不住。當兩個人(或是動物)進行生死決鬥時,他們必將拼盡全力去戰鬥,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打敗對方,取得勝利。一旦各國人民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們之間的鬥爭就將是同樣的情況。他們會把全部能力和資源投入到戰鬥中,因為對於一個面臨死亡的人,一切節約都是沒有意義的。

大範圍的征兵壯大了武裝部隊的規模,但這還遠遠不夠,人民還掌握著其他巨大的資源,而這全部資源也必須投入戰鬥,因此一戰是兩個民族聯盟間傾盡全部人力、資源和信念的生死大搏鬥。

因此,在大戰中,棋子就是傾盡全部精神和物質財富的民眾自身,武裝部隊只是參戰的人民力量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戰爭中,武裝部隊是作戰的唯一力量,而一戰中的力量則是民眾自己,武裝部隊只是他們使用的手段,只要民眾堅定信念,也就能堅定地掌控它。當民眾開始動搖屈服,強大有組織的陸軍也將動搖屈服,整個艦隊也將完全被敵人占據,就像德國。

這種戰爭的結局不能依靠某些聰明的將領指揮棋子來決定,也不能由某些軍事事件來決定。百萬高度文明、有覺悟的人民是不會把他們的未來托付給別人,也絕不會把他們的命運寄托在一個“雇傭兵首領”的英雄主義身上的。兩個國家的隊伍肯定不顧一切地直接戰鬥,任何一方除非全面崩潰,否則絕不會後退或認輸。這種崩潰只有精神和物質受到嚴重的摧殘、折磨才會發生,它幾乎不受戰爭中純軍事活動的影響。

這就說明了為什麽贏得軍事勝利最多的國家成了戰敗方,也說明了戰爭的持久性是因為需要打敗的是一群國家而不是一群軍隊,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戰勝國和戰敗國在戰後所處地位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