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章 戰爭的新形式

戰爭的技術手段

人能飛嗎?飛機的發明,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能!只要在同一地區,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相遇,就有可能產生矛盾,當發生矛盾的人,上升為國家或政權,就會發生戰爭。有了飛機,自然也就有了空軍(航空兵),這也就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空中戰場。

最早的飛機,並不是民航飛機,而是軍用飛機(事實上,大部分高科技產品最早都是軍用的)。1911—1912年的意土戰爭,意大利人就在利比亞使用飛機進行偵查和聯絡。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則讓飛機這個新技術突飛猛進。

Air arm,字面翻譯為空中力量,由於這是個新事物,所以對其不了解是肯定的。不了解,就會有意見分歧。有人認為人在空中是無法戰鬥的,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比較有用的輔助手段。

由於飛機具有速度和活動自由的巨大優勢,所以在剛剛起步時,它被主要用於巡邏和偵查,後來又開始進行火炮測距。再後來,由於飛機作為空間武器,相對於地面武器具有明顯優勢,又被用於攻擊戰線上及戰線後方的敵人。當時普遍認為,飛機沒辦法攜帶重型武器,作為針對飛機的防禦,則產生了高射炮和驅逐機。

既然空戰產生了,那就必須加強空中力量。由於這些需求是在一次大規模戰爭中出現的,所以,空中力量的發展是突然的、快速的,而不是逐步的。在一戰中,空軍一向是作為輔助單位進行戰鬥的,直到戰爭末期,有些交戰國才開始意識到,空軍作為空中力量,應當獨立成軍,遺憾的是,各國還沒來得及進一步研究,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一戰結束後三年,也就是1921年,這種觀點又開始流行,不過這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防禦這種新型武器?人類的主要生活空間在陸地,所以戰爭一向以陸軍為主。有個有趣的問題:當人類第一次在海上航行的時候,海戰是不是也只是陸戰的一個輔助呢?這個已經無法考證,畢竟,從史前開始,人類就已經有了海上獨立作戰的記錄,雖然,這也需要跟陸戰相互配合。對於住在地球表面的人類來說,天空比海洋更重要,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天空是一個同等重要的戰場。

陸軍雖然說主要是地面部隊,但它也可以控制一些水面航行的作戰單位來配合陸地作戰,但這並不是說,海軍就不可以在沒有陸軍參戰的情況下,單獨完成自己的戰鬥任務。同樣,陸軍事實上也可以在沒有海軍配合的情況下,獨立作戰。同樣道理,既然陸軍、海軍都可以有空中手段來輔助(陸航、海航),那麽,空軍為什麽就不可以獨立成軍呢?

所以,空軍很自然就需要跟陸軍、海軍具有同等地位。在一場戰爭中,它們都抱有同一個目的:戰勝敵人。它們既協同作戰,又相互獨立。如果一方依附於另一方,那麽,由於雙方相互限制,反而會降低總效能。所以,作為空軍,它肯定是跟陸軍、海軍既合作又獨立的。

目前,我們並沒有進入下一次世界大戰的壓力,我們可以采用漸進法來分析。所謂漸進法就是:先設定答案,代入方程,根據誤差來修改這個答案,然後再次代入……直到誤差接近於沒有,那麽,這就可以視為正確答案。這個答案,就是如何用最小的努力,獲取最大的成果。

國防最根本的一條原則是: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中處於最好的位置。為了達到上述要求,就必須讓作戰手段滿足未來戰爭的需要。也就是說,未來戰爭,是一切國防最根本的要求。

現代戰爭,是一種全民性的戰爭,即整個國家的人員和資源都要投入戰爭當中。既然社會是向前持續發展的,那麽,我們就應該能都預料到短期的未來。雖然太過遙遠的未來我們無法預料,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戰爭和歷史上的戰爭是絕對不同的。

所有戰爭的模式,都取決於現有的戰爭技術手段。大家都知道,火器是對於戰爭的革命性進步。但火器也是漸進地發展,它是飛射類武器,比如弓弩、拋石機這一類的改良。就目前而言,我們已經看到了小口徑速射槍和帶刺鐵絲網帶來的進步。還有,潛艇是如何改變海戰的呢?1917年9月18日的《法蘭西晨報》這樣寫道:新成立的海軍參謀部歷史處最近發布了極重要的材料,其中昭然若揭地表明,假如德國人在他們不受限制的潛艇戰中表現出更多一點膽量,假如他們潛艇指揮官的非凡氣質沒有被德皇及其總理大臣的猶豫不決和搖擺不定所抵消,我們本來會輸掉這場戰爭。正是德國人自己在1917年春季以後一步步削減了他們潛艇的數量和活動。另外,還有兩種新兵器:空軍和化學武器。由於它們才剛剛發明,究竟能起多大作用,目前還不太清楚。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們的威力是巨大的,可以確定,它們將改變戰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