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山間的戰爭(第3/8頁)

為加強對交通線的控制,蘇軍在主要公路幹線上的一些重要路段大量設立交通調整哨、檢查哨,檢查過往行人和車輛,防止阿富汗遊擊隊對重要路段和橋梁進行破壞,在有些路段還派出了流動巡邏車。在最易受阿富汗遊擊隊攻擊的地段,蘇軍每隔一定距離就修建一個駐兵的小碉堡,四周布設地雷場。一些容易被阿富汗遊擊隊利用的設伏地段,往往被蘇軍指定為“自由射擊區”,任何活動物體都會遭到轟炸和槍擊。只要蘇軍在路邊遭到傷亡,就把鄰近的村莊夷為平地,將居民趕離公路。如此做的代價是,大量蘇軍兵力被牽制。

查普查勒山口之戰是阿富汗遊擊隊的寶貴經驗。在交通要道上,遊擊隊有時在公路兩側利用有利地形構建工事,奪取對交通的控制權;有時在公路必經的險要路段,如隘路、山口等地設伏擊,搞破壞;有時則利用公路兩側的村莊、樹林、壕溝、丘陵等地設下埋伏,攻擊公路上的小股蘇軍;有時則直接在蘇軍通行之處設路障、埋地雷、炸毀涵洞或橋梁,挖下深溝或陷坑。針對蘇軍的逐步推進、侵襲根據地等做法,遊擊隊則常常利用山區的有利地形,構建多層防禦陣地,層層阻擊蘇軍的地面部隊,一待蘇軍大部隊或是空中力量趕到,他們便迅速地撤進隱蔽地點。

在對付蘇軍的航空兵和武裝直升機方面,喀布爾北部山區伏擊戰的經驗被不斷推廣。在蘇軍直升機可能經過的山谷中,阿富汗遊擊隊的對空伏擊分隊分為兩組。第一組駐守在山谷堅固的陣地上,引誘蘇軍直升機前來攻擊。第二組配置在比第一組高約2300米的地方,裝備大口徑機槍和RPG火箭筒,任務是擊毀直升機。蘇軍直升機飛來時,第一組在最大射程上開火,吸引蘇軍飛行員注意。當直升機飛臨第一組上空實施近距離攻擊或投下步兵時,第二組就一齊開火,從側面或上方擊毀直升機,消滅投送的步兵。

為了保護根據地,阿富汗遊擊隊經常在根據地外圍埋設地雷或設置各種障礙。阿富汗遊擊隊常常分成幾股力量,蘇軍向西挺進,遊擊隊就在東面進行襲擾,蘇軍撲向東面,這股力量就利用山區地形巧妙地轉移。與此同時,另一股遊擊隊又在西面出現,這種聲東擊西的戰術經常令蘇軍疲憊不堪卻毫無收獲。

阿富汗遊擊隊有時也主動攻擊蘇軍孤立的據點。這種進攻的規模大小不一,有時十幾人,有時幾百人,多在夜間進行,襲擊後迅速撤離。這些孤立據點包括蘇軍占據的機場、雷達站、軍火庫、後勤倉庫、兵營及臨時營地等。總之,阿富汗遊擊隊采用各種方法,只要存在有利於己的條件,他們就會奮力一戰,從而不斷地牽制和打擊蘇軍。

當一個國家全民皆兵反抗入侵時,各種各樣的點子幾乎是層出不窮的。

1982年夏末,賈拉拉巴德反蘇遊擊隊的一位領導人通過各種關系,與阿富汗政府軍喀布爾衛戍部隊司令阿蔔杜勒·沃杜德將軍取得了聯系。遊擊隊領導人向沃杜德將軍說,他和他的遊擊隊願意歸順阿富汗政府軍,放下武器不再與蘇軍為敵。為了證明他的誠意,這位遊擊隊領導人向沃杜德將軍出了一個主意——願意幫助政府軍誘捕自己的上司,遜尼派伊斯蘭黨領袖尤尼斯·哈利斯。

這位遊擊隊領導人擔保說,只有他才能抓到哈利斯,只要向他提供資金,再派一支政府軍的裝甲部隊協助行動。他的話說服了沃杜德將軍,後者果真向他提供了他所要的一切。就這樣,一支阿富汗政府軍的裝甲部隊出發向賈拉拉巴德飛奔而去。遊擊隊領導人接待了他們,把他們安置在一塊偏僻的草原上,吩咐他們設好陷阱,準備伏擊哈利斯。

即將“歸順”阿富汗政府軍的遊擊隊一連兩天勸設伏的政府軍要耐心等待;等到第三天,遊擊隊完全取得了這支政府軍的信任。遊擊隊領導人一聲令下,遊擊隊員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那支阿富汗政府軍部隊全部消滅,繳獲了一批裝甲車輛和其他武器彈藥。

倒黴的沃杜德將軍被蘇聯顧問懷疑私通遊擊隊,以“叛徒”罪名於9月29日遭到處決。

阿富汗遊擊隊還常這樣幹:一些遊擊隊員裝扮成阿富汗政府軍,在公路幹線攔截公共汽車,把乘客統統趕下車,然後宣布要把這些同情“反革命匪幫”的人槍斃。要知道,這是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常幹的事。

車上的許多阿富汗政府軍軍人和阿富汗人民民主黨黨員一聽此言,趕緊出示自己藏得很嚴的證件。接下來的事就十分方便了——遊擊隊員們將出示證件的人全部槍斃或關押起來

這樣的計策簡直是用不完的。一支小規模反蘇遊擊隊的領導人逃到了阿富汗政府一邊。他向阿富汗政府和蘇軍保證,自己一定幡然悔悟,痛心疾首地說自己是上了帝國主義和大封建領主宣傳的當;他還做了一系列事情來表明誠意。於是,阿富汗政府軍給他武器裝備和資金,要將他的部下改編為維持地方治安的民兵武裝。沒想到,一拿到武器裝備和資金,遊擊隊領袖立即就回到山裏,再也沒有露面。原來,他當初來向阿富汗政府和蘇軍投誠,目的不過是搞錢搞槍而已;現在武器裝備和資金都到手了,他便回到山裏繼續打蘇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