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蒙古人的西征(第4/7頁)

十五天後,成吉思汗輕取加茲尼,將紮蘭丁一路追到印度河畔。蒙古大軍以印度河為依托,左右兩翼包抄在河畔紮營的紮蘭丁。蒙古人切斷了紮蘭丁的前後道路,將他圍在核心。後人形容,蒙古人圍成幾重圈子,狀若一把弓,把印度河作為弓弦。成吉思汗下令,手下兵將全力爭先,務求活捉紮蘭丁。紮蘭丁兵馬不足4萬,派阿明滅裏帶領1萬兵馬為右翼,另派1萬兵馬擔當左翼,自己率余下的1萬多人為中軍。紮蘭丁如箭一樣沖向迎面而來的蒙古騎兵,身後1萬多人高聲叫喊,殺向前去,雙方立刻混戰在一起。

紮蘭丁在決戰時奮不顧身,從右翼急攻到左翼,又從左翼進攻蒙古軍隊的中央;他一次又一次進攻,蒙古軍隊也步步緊逼。後來右翼崩潰,阿明滅裏戰死,紮蘭丁活動的地盤越來越小,戰場越來越窄,但他依然像雄獅一樣戰鬥。彼時的詩人形容:“他催馬所至之處,鮮血摻和著塵土。”由於成吉思汗下令生擒,蒙古兵將對紮蘭丁投鼠忌器。他每經一番血戰退下來,便換一匹新馬,跨馬再度與蒙古人大戰,然後再從突擊中飛馳而回。

最終,紮蘭丁力竭,軍隊損失殆盡,身邊只剩700多人。眼看一切努力都落空了,他將家人一個一個拋進了印度河。另有說法,紮蘭丁將妻子兒女集中到一起,對他們宣布:“我已無力保護你們,與其讓你們被蒙古人淩辱而死,不如死在我面前。”說罷,紮蘭丁讓親人們喝下自己準備的毒酒。他最後一次看著親人,說道:“願你們來世不要再生在帝王之家。”說罷,他令士兵把親人們的屍體投進印度河。然後,他扔掉身上的甲胄,從兩丈高的崖上縱馬跳進河中。

紮蘭丁以盾牌掩護後背,手執軍旗,竟然泅渡過了印度河。成吉思汗見狀,驚訝到用手捂嘴,為之嘆服。蒙古兵將要跟著追入印度河,成吉思汗阻止了他們。紮蘭丁的一部分殘兵也跟著跳下水,向印度河對岸遊去;另一部分殘兵則留在此岸,沒有下河。成吉思汗命令向跳下河的殘兵放箭,將這些士兵射殺於水中,順便命令將留在此岸的這部分阿富汗殘兵也全部殺死。成吉思汗一再對兒子們說:“為父者應該有這樣的兒子!因逃脫水和火的雙重漩渦,他將是無數偉績和無窮風波的創造者。一個俊傑焉能不重視他?”他要求兒子們將紮蘭丁作為英勇無畏的榜樣學習,希望自己的兒子們有這樣的才能。

此戰,紮蘭丁的軍隊全軍覆沒,妻兒家人無一幸免。戰前紮蘭丁下令將自己全部金銀財寶投入印度河,戰後蒙古人特意在河中尋覓打撈了很久。由於加茲尼是主動開城投降的,成吉思汗並未屠城。現在,他特意派窩闊台返回阿富汗,將全部加茲尼居民趕到城外,只留下工匠,其他人全部屠滅,順帶摧毀加茲尼城。成吉思汗本欲繼續進兵,奈何氣候不適,糧草不濟,軍中疾病蔓延,他只得率軍返回了阿富汗。

為徹底消滅紮蘭丁,成吉思汗又派出一路偏師渡過印度河繼續追擊,一度包圍木爾坦。蒙古大軍從印度河畔造木筏,木筏上滿載弩石,沿河而下直至木爾坦。蒙古人的投石機開動起來,木爾坦城池大部被毀,城市即將投降。但炎熱的氣候不允許蒙古人多停留片刻,蒙古大軍只能在燒殺搶掠之後匆匆班師。1224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離開阿富汗東歸,繼續南下進攻契丹和西夏。蒙古人退走,紮蘭丁再度活躍起來;他在印度北部招兵買馬,不斷擊敗附近印度土邦的統治者,勢力復振。紮蘭丁的弟弟蓋亞思·烏德丁在波斯西部的花剌子模故地,即呼羅珊和伊拉克—波斯邊境一帶稱王,邀請他前去。紮蘭丁遂率軍西行,進入伊拉克境內。

紮蘭丁派使者前往巴格達,向阿拉伯帝國哈裏發借兵。他的使者替主人向哈裏發轉述道:“我們趕到這裏來的目的,是希望在哈裏發的庇蔭下避難,因為強大的敵人已經取得了勝利;他們統治著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安拉的奴隸們,無論哪一支軍隊都抵擋不了他們。如果我的請求獲得垂青,能得到哈裏發的幫助,獲得他的支援,我將擔負起抵抗侵略者的責任。”但哈裏發與紮蘭丁的父親阿德丁早有宿怨,曾被阿德丁率軍討伐,所以拒絕了紮蘭丁的要求。哈裏發還派出2萬人準備將紮蘭丁逐出伊拉克。結果,紮蘭丁親率500名騎兵為誘餌,將2萬人的阿拉伯帝國大軍引入陷阱,盡數擊潰。

紮蘭丁挾此勝之威,向自己的弟弟蓋亞思·烏德丁發動突然襲擊,搶過王位,重新成為花剌子模國王。有故國情節的花剌子模人紛紛支持紮蘭丁,有位詩人寫詩贊頌紮蘭丁:“啊,生活蒞臨了;一切又變得那樣欣欣向榮,那麽迷人;這一切,全是偉大的君主,偉大的紮蘭丁國王的恩賜。”呼羅珊許多城市隨即響應,反抗蒙古人;一時間,阿姆河以西盡為紮蘭丁所有。大批蒙古軍隊仍在花剌子模東部,紮蘭丁深知實力無法與蒙古人抗衡,不敢進攻阿富汗,於是將進攻矛頭轉向北邊的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紮蘭丁連戰連勝,疆土向北方不斷擴大,卻漸漸引起伊斯蘭教諸國的不滿,陷入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