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峽和海權(第5/5頁)

有一種意見(筆者對其並不贊同)認為,在不與某個國家發生武力沖突的情況下,我們的軍事力量越薄弱,我們的觀點越容易被對方接受,因為我們不會給它造成威脅。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也極力反對我們將武裝力量放在海岸水域之外的要求。不過,由於我國要求控制地峽的想法引起了普遍關注,所以我們絕不會否認這個要求。

筆者認為,事情的真實狀況更像下面所說:我國獨立於100年前,1850年前後有過短暫的暴動,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中美洲地峽的重要性是潛而未發的。不過,雖然這種重要性現在還不明顯,但地峽的固有特點使它不能脫離其他地區獨自存在,它的重要性也會隨時間的推移顯現出來。我國人口的增長使人們注意到了兩點:一、太平洋沿岸各個州郡的發展提高了太平洋的重要性;二、我國的地理位置要求我們尋找通往其他地區的出口和道路,用以加快我國的各項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一條人工水道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將使我國有能力與歐洲競爭東亞的市場,它將使紐約到舊金山的航路變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到瓦爾帕萊索的航路變為原來的一半。

上述的情況表明,開辟運河是早晚的事。但是,運河的修建對我們有主要的利益,其他國家也會獲益。運河會為美國太平洋海岸的貿易提供一條又短又便利的通道,而歐洲和東方的貿易仍會依靠蘇伊士運河的航線。有一種情況我們要加倍注意,英國的政治家和海員都懷疑英國是否有能力控制從直布羅陀到紅海的漫長航線,他們都贊同在戰爭時使用經過好望角的路線。但是,經過好望角前往東方的航線要比經由尼加拉瓜的長,而且,加勒比海航線的防攻擊能力要強於通過地中海的一些航線。

隨著地峽地位的不斷上升,我們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挑戰。歐洲列強對加勒比海據點越來越感興趣,它們還對手中握有的地盤加強了控制。雖然,現在的國家比以前更不願意進行戰爭,道義的力量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利益依然決定著國家的政策。所以,我們應該明白什麽樣的政策對自己最有利,需要何種優勢才能使天平向我們傾斜,保證我國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國家統治者同意那種觀點,即我們越弱越有路可走,那我也無話可說。反之,如果認為我們的利益要靠自己的力量維護,那我們就要明白,只有控制了加勒比海才能保證跨洋交通的自由發展。想要控制一片海域必須要有兩個方面的準備:一是建立一支力量足夠強大的海軍;二是掌握一些分布得當、作用巨大的重要據點,作為海軍的基地。目前,加勒比海的據點都被各個強國所占據,我們沒想過用暴力搶過來。不過,如果公眾認為我們需要那些據點,而他們也希望我們得到它們,那我們將義不容辭。盡管憲法給人們造成了困擾,但它也是消除這些阻礙的一條途徑。

同樣,我們發展海軍讓他們去承擔各種任務的做法,也不違背道義精神。關於海軍規模,大眾認為我們只需要一支弱小的海軍用於防禦即可,而這會限制我們在當今形勢下的發展。如果人們意識到我國有三條海岸線,而且還潛藏著各種不知名的危險,他們就會知道僅僅防禦是不夠的。

軍事力量會挑起戰爭的說法在今天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謬論。歐洲各個強國都有實力雄厚的軍事力量,但它們也能相互制衡、相對平和地發展。另外,我們一定要明白,至今我們未受攻擊的原因不是我們弱小,而是我們和它們之間的利益競爭不值得它們攻擊我們。隨著運河的修建使用,這種情況將會發生變化,我們會被卷入它們的鬥爭中去,承擔相應的後果。值得欣慰的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是一個海上強國,可以從以前類似的事件中尋找解決之道。